
為保護花朵驅趕鳥雀而設置的鈴。 五代 王仁裕 《開元天寶遺事·花上金鈴》:“至春時,於後園中紉紅絲為繩,密綴金鈴,繫於花梢之上。每有鳥鵲翔集,則令園吏掣鈴索以驚之,蓋惜花之故也。” 梁啟超 《國産之保護及獎勵》:“好像栽花的插些籬笆,掛些護花鈴,令那嫩芽不受摧殘。” 楊錫章 《澆花罐》詩:“抱此冰心何所往?來生化作護花鈴。”亦省作“ 護鈴 ”。 梁啟超 《蝶戀花·感春》詞:“早識護鈴成漫約,餘英悔不春前落。”
“護花鈴”是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指古代系于花枝上的鈴铛,用于驅趕鳥雀以保護花朵。據五代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花上金鈴》記載,唐代貴族會在後園用紅絲繩系金鈴于花梢,鳥雀飛近時拉動鈴索驚走它們。梁啟超曾以此比喻保護措施:“如挂護花鈴,令嫩芽不受摧殘”。
該詞逐漸演變為守護美好事物的隱喻,既可指具象保護措施,也可引申為對理想、情感等的珍視與捍衛。明代袁宏道詩句“護花鈴下打流莺”即體現這種雙重意涵。
注:以上解析綜合了曆史文獻、詩詞引用及現代文學演繹,若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作品詳情,可參考《開元天寶遺事》、納蘭詞集等相關文獻。
《護花鈴》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比喻男子對女性保護備至,關心愛護的行為。
《護花鈴》的拆分部首是手部和金部,拆分後的筆畫分别為8畫和9畫。
《護花鈴》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古代故事。相傳,當時有一位名叫李林甫的官員,他曾經因保護一位美麗的女子受到了官方的贊賞和表彰。後來,人們就用“護花鈴”來比喻男子對女性的保護和關心。
《護花鈴》的繁體字是「護花鈴」。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有所不同,「護花鈴」可以寫作「護華鈴」。
他是一個真正的紳士,總是對妻子護花鈴般的呵護。
護花、護花使者、護花使者、護花使者
照顧有加、細心呵護、關心備至
冷漠無情、忽視不顧、對待不關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