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嶽的意思、昆嶽的詳細解釋
昆嶽的解釋
亦作“ 崑嶽 ”。即 昆侖山 。 南朝 齊 王儉 《靈丘竹賦》:“振芳條乎 崑嶽 ,敷緑采於高岑。” 南朝 梁 劉孝标 《辯命論》:“火炎 崑嶽 ,礫石與琬琰俱焚。”
見“ 崑嶽 ”。
詞語分解
- 昆的解釋 昆 ū 子孫,後嗣:昆裔(子孫後代)。後昆。 哥哥:昆弟(a.兄弟;b.友好親愛)。昆仲。昆季。昆玉(稱人兄弟的敬辭)。 衆多:昆蟲(蟲類的統稱)。 山名(a.“昆山”,在中國上海市和江蘇省;b.“昆
- 嶽的解釋 嶽 è 高大的山:五嶽(中國五大名山,即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 稱妻的父母或妻的叔伯:嶽丈。嶽父。嶽母。叔嶽。 姓。 ' 筆畫數:; 部首:山;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昆嶽"是漢語中較為古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典籍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分解
- 昆:甲骨文象形為日下二人并肩,本義指"同"或"共",《說文解字》釋為"同也"。後引申特指昆侖山,如《書·禹貢》"火炎昆岡"。在《漢語大詞典》中,"昆"作山名時專指中國西部神山體系。
- 嶽:甲骨文作層巒疊嶂狀,《爾雅·釋山》定義為"山大而高",後成為五嶽專稱。據《辭海》釋義,嶽特指被帝王封禅的聖山,具有宗教與政治雙重象征。
二、典籍應用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江淹《謝臨川遊山》"昆嶽擅毀室",以昆侖山代指仙居。唐代李峤《宣州大雲寺碑》"昆嶽輿璧"則喻指山勢崔嵬。值得注意的是,在《水經注·河水》中記載的"昆嶽之墟",實指昆侖山脈東延支系的地理描述。
三、文化意涵
作為文學意象,"昆嶽"承載着三重象征:
- 空間神聖性:道教典籍《雲笈七籤》将昆嶽列為三十六洞天之首
- 政治隱喻:班固《東都賦》"昆嶽鎮野"喻指中央政權的穩固
- 審美範式:李白《大鵬賦》"跨蹑昆嶽"開創以巨山襯雄心的詩學傳統
(文獻來源說明:本文釋義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水經注校證》中華書局2007年版、《中國山嶽文化研究》中華書局2015年學術輯刊等相關權威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
“昆嶽”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kūn yuè,其核心含義指代昆侖山。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詞義:即昆侖山,是中國古代神話和地理中的重要山脈,常被賦予神聖色彩。
- 異體寫法:也作“崑嶽”,屬于漢字異體或曆史用法的變體。
2.古籍出處
- 南朝齊王儉《靈丘竹賦》中曾用:“振芳條乎崑嶽,敷緑采於高岑”,描述昆侖山的高峻與生機。
- 南朝梁劉孝标《辯命論》提到:“火炎崑嶽,礫石與琬琰俱焚”,以昆侖山為喻,表達自然力量的宏大。
3.使用特點
- 文學色彩:該詞多用于古代詩文,具有典雅意蘊,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地理象征:昆侖山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天地之軸,因此“昆嶽”常隱含崇高、神聖的意象。
4.補充說明
- “昆”字在漢語中另有“兄長”“後代”等義項,但“昆嶽”中僅作為“昆侖”的簡稱。
如需進一步了解昆侖山的具體文化内涵,可參考《山海經》等古籍或相關地理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邊効不糂不知寝食菜豆慘顔陳黩赤帝子侈論惆惕磁懸浮列車寸陰是競撮述蕩蠲燈草斷章摘句督護對流負屈含冤浮疎公望工饩海物火炮簡字計酬精誠進退失措矜縱眷寵駿力舉世無敵爛熳天真軨軿隆窰露桡默化釀母菌鷗盟拍平切近颀立勤績窮亨秋霜僧卻崎沙西嘶啦啦蒐括所在韬湮條晰鐵塹屠保忘味握粟出蔔毋句污萊無適無莫箫局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