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所在的意思、所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所在的解釋

(1) [place;location]

(2) 處所;地方

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着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的圖畫。——《風景談》

(3) 指存在的地方,強調不在别處

太行、碣石之間,宮阙山陵之所在。——明· 顧炎武《複庵記》

(4) [everywhere]∶到處;處處

所在多有

石之铿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宋· 蘇轼《石鐘山記》

詳細解釋

(1).所處或所到之地。《山海經·海内西經》:“ 昆侖之虛 方八百裡,高萬仞……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史記·項羽本紀》:“ 漢 軍不知 項王 所在,乃分軍為三,復圍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河水四》:“ 舜 陶 河 濱, 皇甫士安 以為 定陶 不在此也。然 陶城 在 蒲坂城 北,城即 舜 所都也,南去 歷山 不遠,或耕或陶,所在則可,何必 定陶 方得為陶也。” 唐 韓愈 《故幽州節度判官張君墓志銘》:“詔所在給船轝,傳歸其家,賜錢物以葬。” 周立波 《暴風驟雨》第一部七:“ 蕭隊長 自己也出去了。他把他的快慢機(一種好匣槍)别在前面袴腰上,一直往 韓 家大院所在的北頭走去。”

(2).指存在的地方。《東觀漢記·明德馬皇後傳》:“ 明德皇後 嘗久病,至蔔者家,為卦問咎祟所在。” 宋 沉作喆 《寓簡》卷一:“後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3).到處,處處。《魏書·崔鴻傳》:“自 晉 永寧 以後,雖所在稱兵,競自尊樹,而能建邦命氏成為戰國者,十有六家。”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三:“ 王安石 大挈利柄,封樁之錢,所在充滿。” 明 劉基 《橫碧樓記》:“天下之佳山水,所在有之。” 清 俞樾 《諸子平議·呂氏春秋三》“令二輕臣也”:“古書錯誤,所在多有,學者宜悉心考正之。”

(4).處所,地方。 元 關漢卿 《金線池》第三折:“此處有箇所在,叫做 金線池 。”《西遊記》第七三回:“ 行者 報道:‘師父,那所在也不是王侯第宅,也不是豪富人家,卻像一個庵觀寺院。’” 楊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二章:“她的眼睛瞬也不瞬地望着西邊的田野--這是燈光最繁密的所在,也是奮起的農民集聚最多的所在。”

(5).謂居其位。亦指居其位者。《國語·晉語一》:“辭曰: 成 聞之:‘民生於三,事之如一。’父生之,師教之,君食之。非父不生,非食不長,非教不知生之族也,故壹事之。唯其所在,則緻死焉。” 韋昭 注:“在君父為君父,在師為師。”《後漢書·陳蕃傳》:“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緻令赤子為害,豈非所在貪虐,使其然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詞典視角下的“所在”釋義

“所在”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其核心含義指具體的位置、地方或處所。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釋義及語言學分析,其詳細含義與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核心釋義:具體位置或地方

指人或事物存在的具體地點或區域。

例:《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所在:地方;處所。”

例句:“考古隊已确定遺址的所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二、引申含義:問題或事物的關鍵之處

引申指問題的關鍵點、事物的核心部分或原因所在。

例:王力《古代漢語》提及“所在”可表“關鍵之處”。

例句:“此案破獲的關鍵,在于查明資金流向的所在。”

來源:王力. 古代漢語(校訂重排本)[M]. 北京:中華書局,1999.


三、文言用法:表示“所處的地方”

在古漢語中,“所在”常作名詞性短語,強調主體所處的具體位置。

例:《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項王則夜起,飲帳中……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歌數阕,美人和之。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于是項王乃上馬騎,麾下壯士騎從者八百餘人,直夜潰圍南出,馳走。平明,漢軍乃覺之,令騎将灌嬰以五千騎追之……項王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澤中。以故漢追及之。”

注:此處“所在”雖未直接出現,但“迷失道”即強調位置不明的狀态,與“所在”概念相關。

來源:司馬遷. 史記[M]. 北京:中華書局,1982.


四、現代語法功能:方位詞屬性

作為合成方位詞,“所在”可後置于名詞,構成“名詞+所在”結構,表示事物存在的場所。

例: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将“所在”歸類為方位詞,用于指代處所。

例句:“這座圖書館是知識的寶庫所在。”

來源:呂叔湘. 現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M].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所在”一詞兼具空間位置與抽象核心的雙重含義,其用法從古漢語延續至今,體現了漢語詞彙的繼承性與靈活性。現代漢語中,它既可用于具體地點描述(如“河流所在”),也可引申指問題關鍵(如“矛盾所在”),是表達存在性與位置關系的核心詞彙之一。

網絡擴展解釋

“所在”是一個多義漢語詞彙,讀音為suǒ zài,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具體地點或位置
    指人或事物存在的具體場所。例如:

    • “在背山面水這樣一個所在,靜穆的自然和彌滿着生命力的人,就織成了美的圖畫。”
    • “太行、碣石之間,宮阙山陵之所在。”
  2. 抽象存在的位置
    強調事物本質或關鍵點所在。例如:

    • “這也是本文的落腳點和最終目的所在。”
    • “石之铿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蘇轼《石鐘山記》)
  3. 普遍存在的情況
    表示“到處、處處”。例如:

    • “自晉永寧以來,所在多有。”

二、核心含義解析


三、使用場景

  1. 描述具體地點
    • “我所在的六零六所,為國家科技發展做出了貢獻。”
  2. 強調關鍵點
    • “這就是解決事情的關鍵之所在。”
  3. 文學與曆史文獻
    • 如《山海經》《史記》中用于描述神祇或人物的位置。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完整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漢語詞典》 或《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阿濫堆闆學卞隨癡嬾悴憏大齋钿粟點污點綉女端盒翻眼費嘴皮子郭巨埋兒和唝黑牛覈見纥突鄰黃封酒化塗胡憐婚閥箋翰簡試嘉勝迦提節啬盡辭浄盡靜因之道康歌跨厲蠟火另冊六零六莽莽蕩蕩蠻夷戎狄鋪馬聖旨輕甲親公起陽草棋跱上覆殺氣騰騰省墓試貢失婚施靡試暑事效壽安手高手低算式泰羹狧狧突起惘若有失萎糜不振五十弦鹹鳥謝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