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典的意思、通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典的解釋

(1).共同的法則。 晉 範甯 《<春秋穀梁傳>序》:“信不易之宏軌,百王之通典也。”《陳書·高祖紀下》:“罰不及嗣,自古通典。”《東周列國志》第八一回:“‘立子以長’,古今通典。”

(2).論述典章制度沿革的專著,常以“通典”為名。如《通典》《續通典》《清通典》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典的基本釋義

通典(tōng diǎn)在漢語詞典中主要有兩層含義:

  1. 通用性法典/典籍:指具有廣泛適用性的典章制度或經典著作。例如《漢語大詞典》解釋為“通用的法典”,強調其普適性和規範性。
  2. 特指曆史典籍《通典》:唐代杜佑編纂的典制體史書,記載上古至唐代中期的政治、經濟、禮樂等制度,是中國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

專有名詞《通典》的權威解釋

作為書名,《通典》的核心内容如下:

  1. 作者與成書背景:由唐代政治家杜佑曆時36年(766-801年)編成,旨在總結曆代制度得失,為治國提供借鑒。
  2. 内容結構:全書200卷,分九大門類:
    • 食貨(經濟制度)
    • 選舉(官吏選拔)
    • 職官(官制體系)
    • 禮樂(禮儀與音樂)
    • 兵刑(軍事與刑法)
    • 州郡(行政區劃)
    • 邊防(邊疆防禦)
    • 條目分類清晰,史料考據嚴謹,開創中國典章制度專史先河。
  3. 曆史地位:
    • 與《通志》《文獻通考》并稱“三通”,為研究古代制度的核心文獻;
    • 确立“典制體”史書範式,影響《續通典》《清朝通典》等後世著作。

學術與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ISBN 978-7-100-08437-3。
  2. 《辭海》(第七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20年,“通典”詞條釋義。
  3. 《中國曆史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杜佑《通典》條目。

(注:因未搜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權威鍊接,此處引用紙質權威辭書來源,确保内容符合原則。)

網絡擴展解釋

“通典”一詞可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解釋:

一、作為漢語詞語的通用含義

  1. 基本釋義
    指通行的法典或共同法則,強調内容的普適性與權威性。例如《北史》記載“釐改舊法,為一代通典”,即指統一適用的法典。

  2. 延伸用法
    也可泛指通俗易懂、廣泛流傳的典籍,這類著作通常語言簡練、知識涵蓋面廣,便于讀者快速掌握複雜内容,常見于教育領域(如教材或教輔資料)。


二、作為曆史專著的專有名詞

特指唐代杜佑編撰的《通典》,這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體例完備的典章制度通史,具有裡程碑意義:


“通典”既可指代通行法典或通俗典籍,也可特指杜佑的典制體史書。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判斷。若需進一步了解《通典》的詳細内容,可參考唐代文獻或相關曆史研究著作。

别人正在浏覽...

闇塞擺手标舉并舉布基納法索測繪柴堆闡衍充庭船舶國籍單裙德法地電地窨子東厸鈋鈍兒童走卒畈田肺靜脈撫綏萬方負責任幹貝幹止古經豪末不掇,将成斧柯合家歡橫賦鶴子草谏函競賽拒阸爵列浚渠兩接連屏烈味默書盤壩噴沸偏察批棰迫急強健孅趨戚族莘莘學子師弟侍疾使事説短論長黍田私耽傥言談款天真爛慢望空捉影武斷專橫相容纖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