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假署的意思、假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假署的解釋

(1).謂正式任命官職前暫時代理。《後漢書·百官志三》:“﹝尚書﹞左右丞各一人……右丞假署印綬及紙筆墨諸財用庫藏。”《資治通鑒·晉懷帝永嘉六年》:“ 廣平 遊綸 、 張豺 擁衆數萬,據 苑鄉 ,受 王浚 假署。” 胡三省 注:“假署者,承制權宜而補署,假以職名。”

(2).猶言僞授,僞職。《周書·武帝紀上》:“ 洛州 民 周共 妖言惑衆,假署将相,事發伏誅。”《周書·楊敷傳》:“先是蠻左等多受 齊 假署,數為亂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假署是古漢語動詞,指暫時代理或兼任官職,強調臨時性、非正式任命的特點。該詞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官職的臨時委任狀态,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詳細釋義與用法:

  1. 核心含義

    “假”意為“臨時、代理”,“署”指“部署、任職”,合指暫時代理某一官職。例如官員離任或職位空缺時,由他人臨時兼任職務,稱為“假署”。

  2. 權威典籍例證

    據《漢語大詞典》收錄,“假署”在《宋書·劉懷慎傳》中有明确用例:

    “假署硃容子為司徒參軍,使詣彥之。”

    此處指臨時任命硃容子代理司徒參軍一職 。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3. 語法與語境

    • 屬及物動詞,後接官職名稱(如“假署太守”“假署官職”)。
    • 隱含非正式性,區别于正式任命(如“拜”“除”),常見于戰亂或職務過渡期。

參考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假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層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暫時代理官職

指在官員正式任命前,由他人暫時代理職務。這一用法常見于古代官僚制度中,強調臨時性和權宜性。例如:

二、僞職或冒充官員

指通過非法手段僞造或冒充官職的行為,通常帶有負面含義。例如:

使用注意

  1. 曆史文獻:多指第一種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代理性質還是非法性質。
  2. 現代語境:偏向第二種含義,強調冒充公職的違法行為。

總結來看,“假署”既可表示合法暫代官職,也可指非法僞造官職,需結合具體時代背景和語境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

按尋被寵若驚本行踣鉄慘暗侪民稱職春煙黜屍畜種搭截打圈亸翠二系飯甕風榭幹支剌公共公平合理冠屦哈什螞和啰槌虹銷雨霁黃塵花鎗貨産界河街路寖尋九伐九折臂抗高睽違連頭搭尾論争落末迷惑不解謀篇鬧款子袍魚捧讀普爾橋箭累弦蛩蛩人倫認人三世佛贍藻順迎四胡聳出條數投旗脫皮為何文府五範五花度牒五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