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葎草的意思、葎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葎草的解釋

[Japanese hop] 植物名。俗稱“拉拉藤”。一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蔓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密生短刺,葉子對生,掌狀分裂,花淡綠色,果穗略作球形。果實可以入藥,是健胃劑

詳細解釋

植物名。俗稱“拉拉藤”。多年生纏繞草本。葉對生,掌狀分裂,邊緣有鋸齒。莖和葉柄布滿倒生的短刺。秋季開花,雌雄異株。聚花果近球形。果實可作健胃藥。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葎草》:“此草莖有細刺,善勒人膚,故名勒草。訛為葎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葎草(學名:Humulus scandens),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東亞地區的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屬于桑科葎草屬。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特征:


一、詞典釋義與植物特征

  1. 名稱與别稱

    中文正名為“葎草”,又稱“拉拉藤”“鋸鋸藤”“勒草”。其莖枝與葉柄密生倒鈎刺,觸之易被勾劃拉傷皮膚,故得名“拉拉藤”。《漢語大詞典》記載:“葎,草名……莖有細刺,善勒人膚。”

  2. 形态特征

    • 莖:蔓生,具縱棱,密生倒刺,可攀附他物生長。
    • 葉:對生,掌狀5-7深裂,邊緣具粗鋸齒,兩面粗糙。
    • 花:單性異株,雄花圓錐花序,雌花穗狀花序。
    • 果:瘦果扁球形,聚合成球果狀。

      《中國植物志》描述其“全株具倒鈎刺,觸之易粘附衣物”


二、傳統藥用與實用價值

  1. 藥用功能

    葎草全草可入藥,性寒味甘苦,具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之效。《中華本草》載其主治肺熱咳嗽、濕熱淋症、癰腫瘡毒等症。現代研究亦發現其含黃酮類化合物,具抗炎活性。

  2. 生态與經濟用途

    常見于荒地、溝邊,可作水土保持植物。莖皮纖維可造紙,嫩葉可作飼料,種子含油量約18%,曾用于工業制皂。


三、文化意象與分布

古人視葎草為“賤草”,因其生長迅猛、難以清除。白居易詩中“荒園遍地生葎草”即喻荒蕪之景。其適應力極強,廣布于中國南北各省及朝鮮、日本等地,常見于海拔1500米以下區域。


參考資料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中國植物志》第23(1)卷(科學出版社)
  3.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網絡擴展解釋

葎草是一種廣泛分布于我國農村及荒野地區的草本植物,其名稱和特性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一、基本信息

葎草(學名:Humulus scandens)屬桑科葎草屬(部分文獻歸為大麻科),為一年生或多年生纏繞草本植物。其莖、葉柄密生倒鈎刺,觸碰易劃傷皮膚,故民間俗稱鋸鋸藤、割人藤、拉拉藤等。


二、形态特征

  1. 莖葉:莖蔓生,長達數米;葉紙質,腎狀五角形,掌狀5-7深裂,邊緣具鋸齒,表面粗糙,背面有柔毛及黃色腺體。
  2. 花果:雌雄異株,雄花為黃綠色圓錐花序,雌花呈球果狀;果穗近球形,瘦果扁圓。

三、藥用價值

葎草全草可入藥,性寒,味甘苦,歸肺、腎經,主要功效包括:


四、别名與文化

除學名外,葎草在各地有拉拉秧、五爪龍、勒草等别名。古人曾用其莖葉煮汁染布,因汁液易附着且耐洗,成為廉價染料。


五、生态特性

葎草適應性強,常見于道旁、荒地,通過倒刺攀附他物生長。其雌雄異株特性由性染色體決定(雌株核型2n=14+XX,雄株2n=14+XXY),依賴風媒傳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化學成分或現代藥理研究,可參考《本草綱目》及中醫藥典相關記載。

别人正在浏覽...

艾虎哀诏白洋澱班生廬悲蹙被施标定孛婁禅法稱悲程材辰馬逮治大殓獨木不成林笃志好學爾曹方軌奉讀豐肴風儀鳳姿格賦姑射旱水晶漢庭河東三鳳後半晌讙朱簡代擠攏廄長來去分明萊子奁田厲兵蠡湖林廬理要麻命毛廁沒前程謬法皮球窮案渠伊錢乳光辱臨設官拾人唾涕粟栗讨沒意思條載統會同心敵忾完宥吳鈎霞舉鄉司小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