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簡的意思、脫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簡的解釋

原指簡片散失。後泛指書本有缺頁或文字有脫漏。《漢書·藝文志》:“ 劉向 以中古文校 歐陽 、 大小夏侯 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承天大志》:“比進呈乙覽,上以卷中脫簡,不復叙勞。”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簡策錯亂例》:“按《易》窮則變二十字,以上下文法言之,殊為不倫。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乃上篇‘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以下之脫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脫簡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古代竹簡文獻在傳抄、保存過程中因編連繩索斷裂而導緻的簡牍散失現象。以下從釋義、源流及現代引申義三方面詳解:

一、基礎釋義

  1. 本義

    指編連竹簡的繩索(如絲線、皮革)朽斷,導緻簡片散落遺失的現象。古代文獻以竹簡為載體,需用繩索串聯成冊,"脫簡"即描述這一物理性損毀過程。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二版),商務印書館,2021年,第7卷,第543頁。

  2. 引申義

    因簡牍散失造成文獻内容殘缺不全,後泛指典籍在流傳中出現的文字缺失或錯漏。

    來源:《辭源》(修訂本),商務印書館,2015年,第298頁。

二、曆史源流與典例

該詞最早見于漢代文獻,如《漢書·藝文志》載:"劉向以中古文校歐陽、大小夏侯三家經文……文字異者七百有餘,脫簡數十。"此處指《尚書》傳本因簡牍散佚導緻的文本缺漏。

來源:《漢書·藝文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第1706頁。

三、現代應用場景

在現代漢語中,"脫簡"主要用于兩類語境:

  1. 文獻學研究

    描述古籍校勘中發現的文本佚失問題,如:"敦煌寫卷中部分佛經存在脫簡現象。"

  2. 文化隱喻

    引申指傳統文化傳承中的斷層或技藝失傳,例:"地方戲曲面臨劇本脫簡、傳承乏力的困境。"

四、相關概念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脫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原指古代竹簡散失導緻文字缺失,後引申為書籍内容缺頁或文字脫漏的現象。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劉向校勘古籍時發現《酒诰》《召诰》等篇存在脫簡問題。

二、曆史來源

古代文獻多用竹簡編連成冊,若編繩斷裂導緻簡片散失,便形成脫簡。據《漢書》記載,脫簡現象有嚴格規律:每簡25字則脫25字,22字則脫22字。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補遺》也記載過因脫簡導緻文獻修訂受阻的案例。

三、現代用法

  1. 文獻學領域:特指古籍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文字缺失,如《四庫全書總目》提到《水經注》版本存在脫簡、錯簡等問題。
  2. 日常語境:可泛指現代書籍印刷錯誤或内容缺失,如「這本古籍因年代久遠出現多處脫簡」。

四、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脫簡」形近的「脫繭」(指破繭成蝶)區分,二者雖同音但含義迥異。部分網絡釋義将「脫簡」誤釋為「擺脫束縛」(如),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建議以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别人正在浏覽...

傲桀阿唯白濛濛邦成傍觀者清半舍不知自量床席穿針戲怵懼蔥昽彈棋雕帳東闾動手術房魏風流千古封三焚削幹吏龜策害酒鶴表黑矟公紅豔畫虎不成反類犬回形針活森沙火體湔改堅苦禁營赍旨靈星門麗億龍尾陋短渌老落可的廬茔眠雲卧石驽薾丕登破玉錘珠撲赤啓發式氣剛綦缟情深骨肉窮根究底瓊林錦繡仙攘背熱中戎經山心始終不易讬懷萬流污潴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