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脫簡的意思、脫簡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脫簡的解釋

原指簡片散失。後泛指書本有缺頁或文字有脫漏。《漢書·藝文志》:“ 劉向 以中古文校 歐陽 、 大小夏侯 三家經文,《酒誥》脫簡一,《召誥》脫簡二。率簡二十五字者,脫亦二十五字,簡二十二字者,脫亦二十二字。”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補遺·列朝·承天大志》:“比進呈乙覽,上以卷中脫簡,不復叙勞。”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簡策錯亂例》:“按《易》窮則變二十字,以上下文法言之,殊為不倫。疑《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乃上篇‘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以下之脫簡。”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脫簡”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原指古代竹簡散失導緻文字缺失,後引申為書籍内容缺頁或文字脫漏的現象。例如《漢書·藝文志》記載劉向校勘古籍時發現《酒诰》《召诰》等篇存在脫簡問題。

二、曆史來源

古代文獻多用竹簡編連成冊,若編繩斷裂導緻簡片散失,便形成脫簡。據《漢書》記載,脫簡現象有嚴格規律:每簡25字則脫25字,22字則脫22字。明代沈德符《野獲編補遺》也記載過因脫簡導緻文獻修訂受阻的案例。

三、現代用法

  1. 文獻學領域:特指古籍在流傳過程中出現的文字缺失,如《四庫全書總目》提到《水經注》版本存在脫簡、錯簡等問題。
  2. 日常語境:可泛指現代書籍印刷錯誤或内容缺失,如「這本古籍因年代久遠出現多處脫簡」。

四、常見混淆

需注意與「脫簡」形近的「脫繭」(指破繭成蝶)區分,二者雖同音但含義迥異。部分網絡釋義将「脫簡」誤釋為「擺脫束縛」(如),此說法缺乏文獻依據,建議以權威詞典解釋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脫簡

脫簡這個詞可以拆分為“脫”和“簡”兩個字。其中,“脫”字的部首是月,總筆畫數為7;“簡”字的部首是竹,總筆畫數為7。

《脫簡》這個詞來源于《周易》中的一句話:“持之用簡,漸于從脫。”簡而言之,脫簡即是通過剔除繁雜的因素,确立簡單直接的方式進行事物處理。

在繁體字中,脫簡對應的是「脫簡」,字形上有些微差别。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千變萬化,字形與現代有時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以下是一個關于脫簡的例句:“在處理問題時,我們應該脫簡手段,從根本上解決。”

與脫簡相關的組詞有:脫胎換骨、脫穎而出、簡化、簡單、精簡。

脫簡的近義詞是精簡,它們都強調以簡單、直接的方式處理事物。而反義詞則是複雜,意味着增加了繁瑣的因素。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