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昆夷的意思、昆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昆夷的解釋

(1). 殷 周 時我國西北部族名。《詩·小雅·采薇序》:“ 文王 之時,西有 昆夷 之患,北有 玁狁 之難。” 鄭玄 箋:“ 昆夷 , 西戎 也。”

(2).泛指西北方少數民族。 唐 李德裕 《扶風馬公神道碑銘》:“帝欲 昆夷 即序,士馬無譁。” 宋 沉括 《謝将士曲珍已下授官表》:“念四牡之駕,行釋 昆夷 之憂;微一日之勞,遽蒙 東山 之閔。”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昆夷是中國古代對西北地區遊牧族群的稱謂,最早見于先秦典籍。該詞包含兩層核心含義:其一指商周時期活動于泾渭流域的部族,其二為中原王朝對周邊少數民族的泛稱。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昆"字古義為"衆"或"大",《詩經·大雅·綿》記載"混夷駾矣"(混夷即昆夷異寫),描述部族遷徙之狀。東漢鄭玄在《毛詩箋》中注:"混夷,夷狄國也",說明其作為特定族群的指代功能。至戰國時期,《孟子·梁惠王》将昆夷與獯鬻并稱,反映中原政權對北方部族的統稱傾向。

地理範疇方面,《漢書·匈奴傳》記載"岐、梁、泾、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顯示昆夷主要活動于今陝西、甘肅交界地帶。其族屬存在兩種學術觀點:唐代顔師古主張屬西戎系統,清代王先謙則認為屬北狄分支,這種學術争議恰好印證該族群在曆史演進中的複雜構成。

值得注意的是,《史記·匈奴列傳》将昆夷納入匈奴先祖序列,雖現代考古學尚未完全證實此說,但足以說明其在古代民族關系中的重要地位。該稱謂至漢代逐漸被"匈奴"取代,完成從具體部族到文化符號的語義轉變。

網絡擴展解釋

“昆夷”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與曆史背景

  1. 古代部族名稱
    指殷周時期中國西北地區的少數民族,屬于西戎的一支。其活動範圍主要在今天的陝西泾渭流域一帶,常與中原王朝發生沖突()。例如,《詩經·小雅》提到:“文王之時,西有昆夷之患”,說明周文王時期曾面臨昆夷的威脅。

  2. 泛指西北少數民族
    在唐代以後的文獻中,“昆夷”逐漸演變為對西北遊牧民族的泛稱。如李德裕《扶風馬公神道碑銘》中“帝欲昆夷即序”即指安撫西北民族()。


二、文獻出處與演變

  1. 經典文獻記載

    • 《後漢書·西羌傳》記載:“文王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難”,印證其與中原的對抗關系()。
    • 鄭玄注《詩經》時明确标注:“昆夷,西戎也。”
  2. 詞義擴展
    部分文獻(如)提到“昆夷”作為成語表示“兄弟和睦”,但此用法較為罕見,主流仍以部族名為核心含義。需注意結合上下文區分()。


三、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詩經》《後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權威曆史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蔽美鼻息肉不徐不疾唱號齒穉寵樹丑詫綽掃次及鼎姓斷流對茬方寸之地飯含府寺功高蓋世過錯號房鶴孤皇迹換手禁春久常覺王沮服距石康沈看人眉睫浪包摟吏習隆親亂首猛地密率暮禮晨參盤博切結輕寶頃聽穹崇秋觐搉油嚷嚷阮婦若留三字沙雁盛君拾菜孃絲缗宿糗棠榦唐僧添兵減竈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捥發委闾翔羊小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