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堵物的意思、阿堵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堵物的解釋

[money]錢

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世說新語·規箴》

詳細解釋

(1).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王夷甫 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 夷甫 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後遂以“阿堵物”指錢。 宋 張耒 《和無咎》之二:“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那有主人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雨錢》:“頃之,入室取用,則滿室阿堵物,皆為烏有,惟母錢十餘枚,寥寥尚在。”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五章:“一人如是,則衆人結習所成之國,亦以此阿堵物為最大之功用,此有國者所以常齗齗也。”

(2).猶言這個東西。 清 尤侗 《題<闆橋雜記>》:“子方洗心學道,何為案頭著阿堵物?”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阿堵物"是漢語中具有曆史淵源的金錢代稱,最早見于南朝宋劉義慶編纂的《世說新語·規箴》。該書記載西晉名士王衍"口未嘗言錢字",稱錢為"阿堵物"(注:古漢語中"阿堵"意為"這個"),通過避諱表達對錢財的蔑視。

從語義演變看,《說文解字》釋"堵"為垣牆,原與錢財無關。但在六朝時期,"阿堵"已發展成指示代詞。王衍的典故使該詞發生語義偏移,宋代《太平禦覽》收錄此典後,"阿堵物"逐漸定型為錢币的雅稱。

語言學家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這種借代手法屬于"諱飾"修辭格,反映古代文人"君子恥言利"的價值取向。明代《字彙補》将其列為正式詞條,清代《通俗編》更記載了"阿堵君""孔方兄"等衍生稱謂。

現代《漢語大詞典》将該詞釋義為:"錢的别稱,含貶義",并标注語源出自《世說新語》。在文學創作中,魯迅《準風月談》曾用此詞諷刺拜金主義,錢鐘書《圍城》也通過該詞塑造人物性格,展現其在現代漢語中的生命力。

網絡擴展解釋

“阿堵物”是漢語中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成語,代指錢,常見于古代文人語境。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含義與來源

“阿堵物”字面意為“這個東西”,其中“阿堵”是六朝時期的口語詞彙,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個”;“物”即“東西”。該詞源自《世說新語》記載的典故:西晉名士王衍(字夷甫)自诩清高,絕口不提“錢”字。其妻為試探他,故意将銅錢堆滿床邊。王衍晨起見錢阻擋道路,便喚婢女道:“舉卻阿堵物!”(拿走這東西!)。

二、文化内涵

  1. 諷刺清高虛僞:古代士族階層标榜淡泊名利,恥于言錢,卻無法擺脫對錢財的依賴,故以“阿堵物”隱晦指代金錢,暗含諷刺。
  2. 語言避諱現象:通過迂回表達,體現古代文人對“錢”字的避諱心理,類似“孔方兄”等雅稱。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典故擴展

《晉書·王衍傳》亦記載此事,進一步強化了“阿堵物”作為文化符號的傳播。

該成語生動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矛盾心理,既有對金錢的依賴,又試圖維持精神超脫的形象,成為漢語中極具文化張力的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襃閻悖悖本數便齋插架萬軸澄懷蹈敵驔步蠹朽訛舛防拏富平箇兒錢耕鉏觀音粉歸檔孤邁雇山古事華風火燒雲階漸雞公車金張館戟手崛嵂開先聯機連類比事流俗羅取緑衫門勢密谏母馬泥滞跑腿貔狸貧累潛醢诮難鳍鬣侵紊熱恩三資傷廉陝西詩艸師巫收生婦肅唱蘇麻彎奔帏幕綫膛霄景犀弓西經膝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