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阿堵物的意思、阿堵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阿堵物的解釋

[money]錢

夷甫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世說新語·規箴》

詳細解釋

(1).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規箴》:“ 王夷甫 雅尚玄遠,常嫉其婦貪濁,口未嘗言錢字。婦欲試之,令婢以錢遶牀不得行。 夷甫 晨起,見錢閡行,呼婢曰:‘舉卻阿堵物。’”後遂以“阿堵物”指錢。 宋 張耒 《和無咎》之二:“愛酒苦無阿堵物,尋春那有主人家。”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雨錢》:“頃之,入室取用,則滿室阿堵物,皆為烏有,惟母錢十餘枚,寥寥尚在。” 梁啟超 《生計學學說沿革小史》第五章:“一人如是,則衆人結習所成之國,亦以此阿堵物為最大之功用,此有國者所以常齗齗也。”

(2).猶言這個東西。 清 尤侗 《題<闆橋雜記>》:“子方洗心學道,何為案頭著阿堵物?”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阿堵物”是漢語中一個帶有諷刺意味的成語,代指錢,常見于古代文人語境。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含義與來源

“阿堵物”字面意為“這個東西”,其中“阿堵”是六朝時期的口語詞彙,相當于現代漢語的“這個”;“物”即“東西”。該詞源自《世說新語》記載的典故:西晉名士王衍(字夷甫)自诩清高,絕口不提“錢”字。其妻為試探他,故意将銅錢堆滿床邊。王衍晨起見錢阻擋道路,便喚婢女道:“舉卻阿堵物!”(拿走這東西!)。

二、文化内涵

  1. 諷刺清高虛僞:古代士族階層标榜淡泊名利,恥于言錢,卻無法擺脫對錢財的依賴,故以“阿堵物”隱晦指代金錢,暗含諷刺。
  2. 語言避諱現象:通過迂回表達,體現古代文人對“錢”字的避諱心理,類似“孔方兄”等雅稱。

三、用法與示例

四、相關典故擴展

《晉書·王衍傳》亦記載此事,進一步強化了“阿堵物”作為文化符號的傳播。

該成語生動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矛盾心理,既有對金錢的依賴,又試圖維持精神超脫的形象,成為漢語中極具文化張力的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堵物(ā dǔ wù)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被阻隔或阻礙的事物。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分别是阝(邑)、阜(邑)和物(牛)。它的結構由12個筆畫組成。阿堵物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可能是由古代方言或方言詞語演變而來。 阿堵物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阿堵物」,與簡體字寫法一緻。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變化,但可以通過字形和音節來追溯其演變。對于阿堵物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無法确切得知。 以下是一些例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阿堵物這個詞的用法和意義: 1. 這個城市的交通阻塞成了一個嚴重的阿堵物。 2. 不要讓困難成為你追逐夢想的阿堵物。 3. 我們需要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要讓阿堵物阻礙我們前進。 一些與阿堵物相關的組詞包括:阻礙、阻隔、堵塞、困擾等。這些詞可以用來描述阿堵物所帶來的情況或狀态。 與阿堵物意思相近的詞語有:障礙、阻止、攔截等。這些詞也可以用來表達與阿堵物類似的概念和含義。 反義詞與阿堵物相對的詞語是順暢、暢通,表示沒有阻隔或阻礙。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幫助你對阿堵物有更清晰的了解。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給予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