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獨居。 晉 陸機 《拟青青河畔草》詩:“良人遊不歸,偏栖獨隻翼。”栖,亦作“ 栖 ”。《南史·孝義傳下·衛敬瑜妻王氏》:“所住戶有燕巢,常雙飛來去,後忽孤飛,女感其偏栖,乃以縷繫腳為誌。”後也稱孀居為“偏栖”。
“偏栖”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指獨居或單方面居住的狀态,常與伴侶分離有關。該詞由“偏”(偏向、不居中)和“栖”(栖息、居住)組成,字面意為“偏向一方的栖息”,引申為孤獨居住。
古代用例與引申
文學中的擴展意象
唐代詩詞中,“偏栖”也用于描述鳥類或植物的孤零狀态,如方幹“仙鳥偏栖藥樹枝”、姚合“幽鳥偏栖竹”,通過自然意象隱喻孤獨。
提示:該詞現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研究中,日常交流中一般用“獨居”“寡居”等現代詞彙替代。如需深入探究,可參考《陸機集》《南史》等文獻。
《偏栖》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偏居于某地”,有時也可以指某人在某個領域或行業内的特定地位或位置。
《偏栖》的部首是“⺡”(偏旁部首:⺡)和“木”(右邊部首:木),總共包含12個筆畫。
《偏栖》這個詞的源自《莊子·内篇·德充符》:“彼童子之狂也,乘天地之正而徜徉乎其中,故不思而不懼,是以聰明。”在古代文獻和古籍中,我們可以看到類似的用法。
《偏栖》的繁體字為「偏棲」。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早期的形式可能會有些差異。而《偏栖》這個詞在古時的漢字寫法相對較為接近現代的形式,隻是可能會有一些細微的筆畫差别。
1. 他選擇在鄉村偏栖,遠離城市的喧嚣。
2. 這位作家始終偏栖于詩歌創作,從未涉足過散文領域。
- 偏離
- 栖息
- 偏愛
- 無栖
- 隱居
- 獨守
- 獨居
- 獨處
- 中心
- 中樞
- 集中
- 繁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