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頭伏的意思、頭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頭伏的解釋

[the first of the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三伏之一;見“初伏”

詳細解釋

初伏。夏至後第三個庚日,為三伏頭一伏的第一天。通常也指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農諺選·下種季節》:“頭伏芝麻二伏豆,三伏裡頭種綠豆。”《人民文學》1983年第6期:“飄飄灑灑頭伏雨,如煙如霧細無聲。”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頭伏”一詞有兩種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一、節氣概念(主要用法)

  1. 時間定義:指夏季“三伏天”的第一階段(初伏),通常從夏至後第三個庚日開始,持續10天。例如2025年頭伏時間為7月15日至7月24日。
  2. 計算方法:采用幹支紀日法,以“庚日”為基準(如庚子、庚寅等)。具體公式為: $$ text{頭伏起始日} = text{夏至} + 20 text{天} + (10 - text{夏至日天幹序號}) mod 10 $$ 其中天幹序號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對應0-9。

二、成語含義(較少用) 指在競賽、任務等場景中第一個失敗或遭遇困難的人,含貶義。例如:“這次比賽他成了頭伏,早早被淘汰。”

擴展知識: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日常使用中以節氣解釋為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頭伏》的意思

《頭伏》是指農曆七月初一,是中國習俗中重要的節日之一,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習慣中的一個節氣名稱。在這一天,人們通常會做些特别的事情來慶祝或祈福。

《頭伏》的部首和筆畫

《頭伏》的部首是“首”,筆畫數為8刀。

《頭伏》的來源

《頭伏》一詞來源于古代農耕文化,農曆七月是一年中的中伏時期,也就是農民最辛苦的時候。而“頭伏”指的是這個時期的第一天,表示已經熬過了一段艱苦之後,寓意着希望能有個好的收獲。

《頭伏》的繁體字

《頭伏》的繁體字為「頭伏」。

《頭伏》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伏」的字形有所變化,被寫成「⿰廾夫」。這個字形結構中,上半部分是一個類似「廾」的部分,代表人站立;下半部分則代表一個人跪伏的姿勢,表示勤勞努力。

《頭伏》的例句

1. 明天是頭伏,我們可以一起去朝拜祈福。
2. 在頭伏期間,人們通常會煮米粥、焚香祭祖。

《頭伏》的組詞

1. 中伏(農曆七月中旬)
2. 朝拜(向神明行禮)
3. 祭祖(祭祀先祖)

《頭伏》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頭一天、開端、開始。
反義詞:尾伏、結束、完結。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