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老父台的意思、老父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老父台的解釋

同“ 老父母 ”。《儒林外史》第三二回:“ 杜少卿 道:‘老父臺,些小之事,不足介意。荒齋原是空閑,竟請搬過來便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老父台是明清時期漢語官場語境中的特殊稱謂,其内涵可從字源、語義和曆史文化三個維度解析:

一、詞源構成 "老父"源于《尚書·康诰》"若保赤子,惟民其康乂"的治理理念,将官員喻為"民之父母"(《漢語大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1)。"台"字承自秦漢禦史府的"禦史大夫稱台官"制度(《中國官制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唐代演變為對地方長官的敬稱。

二、語義特征 該詞特指縣級行政主官,常見于地方士紳與知縣的書信往來。清代汪輝祖《學治臆說》記載:"屬吏稱縣令曰老父台,猶言父母官也",強調其兼具行政權威與倫理關懷的雙重屬性(《清代州縣行政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三、文化語境 在"家國同構"的治理體系中,該稱謂折射出傳統政治倫理的三個維度:1)以孝治國的治理哲學;2)官民拟親屬關系的社會建構;3)禮治秩序中的尊卑規範(《中國傳統政治文化導論》,中華書局,2009)。其使用範圍嚴格限定于正式公文和書面交際,口語中多用"縣尊""父母官"等替代稱謂。

網絡擴展解釋

“老父台”是漢語中的曆史稱謂,主要用于明清時期,具體解釋如下:

1.基本詞義

“老父台”讀作lǎo fù tái,是舊時對地方官員的敬稱,意為“愛民如子的父母官”。其含義與“老父母”相同,強調官員對百姓的關懷如同父母對待子女。

2.語源與用法

該詞常見于古代文學作品,如《儒林外史》第三十二回中,杜少卿用“老父臺(台)”稱呼對方,表達對地方官的尊重。使用時多帶有謙恭語氣,常見于對話或書信中。

3.文化背景

“父台”中的“父”并非親屬關系,而是借用“父母官”的比喻,體現古代“官為民之父母”的治理理念。這一稱謂反映了傳統社會對官員道德責任的期待。

4.現代使用

如今“老父台”已不常用,僅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研究。如需類似表達,可用“地方官”“父母官”等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儒林外史》原文或明清官制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百花朝八鄉不管草籤谄媚川口粗義彫翦鬥釘短程梵室封祝告個幺二三貫衆果子局漢帝台恨不得鶴翥劃撥清算回心豁落圖攪散借取金瓯無缺镌诮看守垮塌髡簪冷瑟瑟零位霖霔梨條柳煙流議買面子汨羅牧歌暖炕蓬艾挈缾确撞塞車殺伐決斷蛇皮鼓時不再來試車失控稅調書行隨物賦形宿懵僞貌五籍遐蹈纖道遐凝賢逸小貓熊下孰薪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