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放置調度。《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發言時直要停虅,稅調處直如穩審。”
“稅調”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指國家對稅收政策進行調整和管理,以保障財政收支平衡及資源合理分配。
核心要素:
出自《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原義為“放置調度”,指對事物的安排與協調。
例句解析:
“稅調處直如穩審”中,“稅調”強調處理事務時需穩妥審慎地布置。
《稅調》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調整稅收。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禾”和“言”,并且包含了12個筆畫。
《稅調》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職制度。在古代,國家對財政進行管理的工作是由大司農負責的,而大司農的工作之一就是進行稅收調整,以適應國家財政和經濟的需要。因此,後來就用“稅調”來表示調整稅收的意思。
《稅調》的繁體字為「稅調」。
在古代,人們使用的漢字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因此《稅調》的古代寫法也有所變化。例如,在西漢時期,古代的《稅調》寫作「說」,而到了東漢時期,寫作「匋」。這些古代寫法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文字的演變。
1. 政府正考慮對某些行業進行稅調,以促進其發展。
2. 這次稅調将對中小企業的運營産生一定的影響。
1. 稅收調整
2. 調整稅率
3. 稅收政策調整
1. 減稅增收
2. 稅費調整
3. 稅務改革
1. 稅收加重
2. 稅負增加
3. 稅收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