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貫渠 ”。亦作“ 貫節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葉叢生。羽狀複葉,小葉鐮刀形。孢子囊群圓形,排列在葉子的背面。以根狀莖及葉柄殘基部入藥,性寒,味苦,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止血、殺蟲。可作止血劑和驅蟲劑。《爾雅·釋草》:“濼,貫衆。” 郭璞 注:“葉圓鋭,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雲貫節。”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貫衆》:“此草葉莖如鳳尾,其根一本而衆枝貫之,故草名鳳尾,根名貫衆、貫節、貫渠。”
貫衆(現多寫作“貫衆”)是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幹燥根莖及葉柄殘基,具有多重含義和藥用價值:
1. 詞義與植物特征
其名稱源于根莖形态特征,《本草綱目》記載“根一本而衆枝貫之”,故稱“貫衆”。該植物為多年生草本,羽狀複葉呈鐮刀形,葉背有圓形孢子囊群,根莖短且叢生。
2. 藥用屬性
3. 使用注意
因含毒性,需嚴格控制劑量,孕婦、體質虛弱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小知識:現代研究認為貫衆含綿馬素等活性成分,兼具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貫衆》(guàn zhòng)是一個中文詞彙,意為“貫穿衆多”或“貫徹衆人意見”。它描述了一個人或事物能夠連貫地決策、執行并滿足衆多人的意見或期望。
《貫衆》的部首是“貝”(貝字底部的兩橫為貝的部首),它的拆分筆畫是19畫。
《貫衆》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貫》意為“串聯”或“連接”,傳統文化中常用于描述穿過物體或事物的意義。《衆》意為“衆多”,涵蓋了許多人或事物的意思。
《貫衆》的繁體字為《貫眾》。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貫衆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貫字的底部常常寫成兩個沒有連接、單獨的橫線,衆字的右側襯托部分則寫成多個橫線。
1. 他的領導風格貫衆而得,深受團隊成員的信任和尊重。
2. 這個項目的成功離不開各個部門之間的貫衆合作。
1. 公信力貫衆:指某個事物或機構在公衆中樹立起了信任和聲譽。
2. 群策群力:指衆多人士共同努力,集思廣益。
1. 貫徹:意為充分、完全地執行或實施,強調目标的統一性。
2. 貫穿:意為貫通,指事物在時間或空間上的延續。
隔絕:意為中斷,指事物之間的聯繫被阻斷或隔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