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貫衆的意思、貫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貫衆的解釋

亦作“ 貫渠 ”。亦作“ 貫節 ”。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狀莖短,葉叢生。羽狀複葉,小葉鐮刀形。孢子囊群圓形,排列在葉子的背面。以根狀莖及葉柄殘基部入藥,性寒,味苦,有小毒。功能清熱、解毒、止血、殺蟲。可作止血劑和驅蟲劑。《爾雅·釋草》:“濼,貫衆。” 郭璞 注:“葉圓鋭,莖毛黑,布地,冬不死。一名貫渠,《廣雅》雲貫節。” 晉 葛洪 《抱樸子·至理》:“萑蘆貫衆之煞九蟲,當歸芍藥之止絞痛。”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一·貫衆》:“此草葉莖如鳳尾,其根一本而衆枝貫之,故草名鳳尾,根名貫衆、貫節、貫渠。”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貫衆(guàn zhòng)是傳統漢語詞彙,指一種多年生蕨類植物,具有藥用價值。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詳細解釋其含義:


一、字形與字義解析

  1. 字形結構

    • 貫:本義為“貫穿”,引申為“貫通、連貫”。
    • 衆(簡化字“衆”):原指“多人聚集”,此處取“聚集叢生”之意。

      合義:形容該植物根莖橫生、葉片簇生的形态特征。

  2. 核心釋義

    指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的幹燥根莖及葉柄基部,因根莖密被褐色鱗片且葉片叢生而得名《中藥大辭典》"貫衆"條目。


二、文獻溯源與權威釋義

  1. 古代典籍記載

    • 《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貫衆”,但“貫”釋為“錢貝之貫”,後引申為連貫;“衆”釋為“多也”,暗示其叢生特性。
    •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

      “貫衆,多生山陰近水處。數根叢生,一根數莖,莖大如箸,其葉兩兩對生。”

      明确記載其生長環境與形态,并歸類為“解毒殺蟲之藥”。

  2. 現代詞典定義

    • 《漢語大詞典》:

      “貫衆:蕨類植物,根莖入藥,性微寒,味苦,功能清熱、解毒、止血、殺蟲。”

    • 《中華本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編):

      強調其主治“風熱感冒、崩漏下血、蟲積腹痛”,并标注其植物學分類地位。


三、藥用價值與文化延伸

  1. 傳統應用

    • 解毒驅蟲:古時用于防治瘟疫、驅除腸道寄生蟲(如縧蟲)。
    • 止血安胎:婦科崩漏、胎動不安的常用配伍藥《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謂其“主腹中邪熱氣,殺三蟲”。
  2. 現代研究

    藥理證實其含綿馬素(filmarone),具抗病毒、抑菌作用,但過量可緻腹瀉,需炮制後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四、名稱辨析與常見誤寫


參考文獻來源(基于權威文獻,部分無有效鍊接時僅标注來源):

  1. 《說文解字注》(清·段玉裁)
  2. 《本草綱目》(明·李時珍,人民衛生出版社影印本)
  3. 《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4.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年版
  5. 《中國植物志》第5卷(科學出版社)

(注:因未檢索到可驗證的線上文獻鍊接,此處僅标注紙質文獻來源,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貫衆(現多寫作“貫衆”)是鱗毛蕨科植物粗莖鱗毛蕨的幹燥根莖及葉柄殘基,具有多重含義和藥用價值:

1. 詞義與植物特征
其名稱源于根莖形态特征,《本草綱目》記載“根一本而衆枝貫之”,故稱“貫衆”。該植物為多年生草本,羽狀複葉呈鐮刀形,葉背有圓形孢子囊群,根莖短且叢生。

2. 藥用屬性

3. 使用注意
因含毒性,需嚴格控制劑量,孕婦、體質虛弱及肝腎功能不全者禁用。

小知識:現代研究認為貫衆含綿馬素等活性成分,兼具抗菌抗病毒作用,但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

暗做襃妲筆走龍蛇步搖纏口湯傳揚楚界漢河出鑪銀辭卸等身金點用頂門一針讀霓奪彩服法膚粟股栗高酣共立佹辯詭論含羞草後娘花利吉蠲井戶斤量楫棹絕少分甘愒息魁父拉碴來訊曆練老成慢條厮禮媺言鬧镬铎旁魄牆基情窦傾飐泉漏取向肉豬騷子上鈎生虎子十三樓釋學束骸堂倌通塗通志委碎洧外五帝坐無上詳閲狎猥西方聖人析木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