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老體弱。亦指老弱之人。《孟子·公孫丑下》:“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於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
“老羸”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老羸”由“老”(年老)和“羸”(體弱)組成,形容人年老體衰、精神不振、行動無力的狀态。也可引申為生活狀态萎靡、缺乏活力。
出處與經典引用
該詞最早見于《孟子·公孫丑下》:“兇年饑歲,子之民,老羸轉于溝壑,壯者散而之四方者,幾千人矣。”,描述災荒年間老弱病殘的悲慘境遇。
用法與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擴展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但可借喻事物衰敗狀态,如“企業老羸,亟待革新”。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孟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的詳細釋義。
老羸又被稱為老骥,意為年邁且衰弱。這個詞形容一個人年紀大了,身體虛弱,精神衰退,力量不濟。
老羸的拆分部首為老和羊,總共有11個筆畫。
《老羸》一詞的來源于古代文獻,最早見于《顧恺之《文始表》》中,用以形容人衰老期間表現出的種種現象和特征。
《老羸》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老駒」。
在古時候,《老羸》的寫法是「老騎」,也有「老㐮」的寫法存在。
1. 他已經老羸不堪,無法再繼續從事體力勞動。
2. 老羸的爺爺依然堅持每天做些輕度運動來保持身體的健康。
老态龍鐘、憔悴如網、形容衰老的人等。
衰老、衰竭、虛弱。
年富力強、蓬勃有力。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