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nhua] 浙江省縣級市及專區政府所在地。位于浙江省中部,面積2227平方公裡,市區面積18平方公裡,人口84萬,市區人口11萬。經濟以農業為主,出産以金華火腿聞名
金質的花飾。《後漢書·蔡邕傳》:“公奉引車駕,乘金華青蓋,瓜畫兩轓,遠近以為非宜。”《文選·曹植<七啟>》:“金華之舄,動趾遺光。” 張銑 注:“舄,履也,以金為華而飾之趾足。” 唐 陳鴻 《東城老父傳》:“ 昌 冠雕翠金華冠,錦袖繡襦袴,執鐸拂道。”
(1).有華采的金。《文選·左思<吳都賦>》:“頳丹明璣,金華銀璞。” 李善 注:“謂金有華采者。”《文選·張協<七命>》:“錯以瑤英,鏤以金華。” 李善 注:“ 劉欣期 《交州記》曰:‘金華出珠崖。’謂金有華彩也。”
(2).見“ 金華殿 ”。
(3).指 晉 朝。《文選·張協<七命>》:“金華啟徵,大人有作。” 李善 注:“ 晉 為金德,故曰金華。”
(4).傳說中的仙人石室。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四十:“共愛 初平 住九霞,焚香不出閉 金華 。”
(5).指居住石室的仙人 黃初平 。 唐 呂岩 《贈劉方處士》詩:“拟向煙霞煑白石,偶來城市見 丹丘 ,受得 金華 出世術,期於紫府駕雲遊。”參見“ 金華牧羊兒 ”。
(6).即 金華山 。 唐 李白 《對酒行》:“ 松子 栖 金華 , 安期 入 蓬 海。此人古之仙,羽化竟何在?” 宋 蘇轼 《和子由送将官梁左藏仲通》:“問羊他日到 金華 ,應許相将遊 閬苑 。”參見“ 金華山 ”。
金華是漢語中具有多重語義的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方面的權威釋義:
一、地理名稱 金華是中國浙江省轄地級市,因地處金星與婺女星分野對應的區域得名。據《中國地名語源詞典》記載,“金華”最早見于《隋書·地理志》,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東陽郡為婺州,後因地屬天文“金星婺女争華之地”改稱金華。《漢語大詞典》指出,該地名承載着“金星争輝,物華天寶”的文化寓意,是浙中地區曆史與經濟的核心城市。
二、詞彙本義 在漢語構詞體系中,“金”與“華”組合構成偏正短語。《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将“金華”拆解為:“金”指黃金或金屬光澤,“華”即光輝、繁盛,整體引申為金色光芒或珍貴事物的代稱,如《昭明文選》中“金華啟秀”即用此意象。《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收錄的“金華殿”等曆史建築名稱,亦取“輝煌壯麗”的象征意義。
“金華”一詞的含義可從多個角度解析,綜合搜索結果中的信息如下:
金華是浙江省地級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東鄰台州、南接麗水、西連衢州、北靠紹興和杭州。根據2024年數據,全市面積約2227平方公裡,市區面積18平方公裡,總人口84萬,市區人口11萬。其曆史可追溯至秦朝(公元前222年建縣),距今2200餘年。
“金華”得名于古代天文地理概念——“金星與婺女星争華之地”,故簡稱“金”,古稱“婺州”。這一名稱蘊含星象文化,反映了古人以天文命名的傳統。
金華是華東重要交通樞紐:
在《後漢書》《文選》等古籍中,“金華”指金質花飾,如“乘金華青蓋”(《後漢書·蔡邕傳》),或“金華之舄”(曹植《七啟》),象征華貴。
以上内容綜合了曆史、地理、文化等多維度信息,如需更詳細數據可參考相關網頁來源。
繃褯薄利懲戒觸抹大腸杆菌代襲蕩陳點躥刁悍定量分析低頭二戴餌結二十五裡罵知縣二豫惡物防拓夫諸給犒寡智歸攏詭态姜張嗟欷禁末劇寒舉炮老甲魚良辰美景鸾幾露锷魅虛尨茸腦子盤跚陴倪普降前樊切痛罄盡青祥清逸欽明瓊草麴塵羅商團省煩從簡生體十家鍋竈九不同失教泷岡酥松擡揲鐵駁铤險同廁同心苣五谷不分夏台吸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