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潔的廳堂。廳堂的美稱。《漢書·禮樂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文選·張衡<南都賦>》:“揖讓而升,宴于蘭堂。” 呂延濟 注:“蘭者,取其芬芳也。” 南唐 馮延巳 《應天長》詞之五:“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 明 高啟 《采香徑》詩:“抱筐歸蕙逕,焚鼎薦蘭堂。”
“蘭堂”是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芳潔的廳堂,是對廳堂的美稱。由“蘭”(象征高雅的蘭花)與“堂”(正廳)組合而成,寓意環境清雅、文化氛圍濃厚。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作為人名時,“蘭堂”寓意正直、高貴,常寄托對品德與修養的期許。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禮樂志》及南唐馮延巳《應天長》等古籍。
《蘭堂》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蘭花盛開的堂屋”。蘭花美麗而芳香,被視為高雅、純潔的象征。而“堂屋”表示房屋,是人們居住和聚會的地方。因此,《蘭堂》這個詞常被用來形容環境雅緻、氣氛高尚的場所。
《蘭堂》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艹”(草字頭),表示與植物有關。它的拆分筆畫為5畫。
《蘭堂》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本紀》中,用于形容秦始皇所建的宮殿華麗壯觀,如花園中的蘭花一般美麗。在繁體字中,蘭的部分以草字頭為主,而堂的部分則以殿的變形字為主。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蘭字的第一種寫法為兩個“八”字翻轉拼在一起,表現為“兒人”結構;第二種寫法則是一個“艹”字旁加上“日”字,表示夜晚開放的蘭花;第三種寫法是蘭字的舊字形,與現在的寫法稍有差異。
1. 這個花園的設計非常優雅,仿佛走進了蘭堂一般。
2. 家中的客廳裝修得像蘭堂一樣,細緻典雅。
3. 他的音樂會在這蘭堂上演,讓人陶醉其中。
蘭花、堂屋、蘭香、蘭舞、花堂、香堂
蘭室、蘭苑、蘭庭、蘭園
蓬堂、粗糙、低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