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潔的廳堂。廳堂的美稱。《漢書·禮樂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雜,拔蘭堂。”《文選·張衡<南都賦>》:“揖讓而升,宴于蘭堂。” 呂延濟 注:“蘭者,取其芬芳也。” 南唐 馮延巳 《應天長》詞之五:“當時心事偷相許,宴罷蘭堂腸斷處。” 明 高啟 《采香徑》詩:“抱筐歸蕙逕,焚鼎薦蘭堂。”
蘭堂是漢語中一個富有詩意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高雅華美的廳堂或居所,常承載古人對理想生活環境的向往。以下從詞義、文學意象及文化内涵三方面解析:
基本釋義
“蘭”指香草蘭花,象征高潔;“堂”為廳堂、居室。合稱“蘭堂”最早見于《楚辭·九歎》,代指種植蘭草的雅緻居所,後引申為對廳堂的美稱。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
語義演變
漢代起,“蘭堂”從實指栽蘭之堂,逐漸虛化為對屋舍的泛稱,強調其潔淨芬芳的特質。如《樂府詩集·相逢行》:“黃金為君門,白玉為君堂……中有雙鴛鴦,栖在蘭堂。”
來源:《樂府詩集成》,中華書局,1979年。
文人精神寄托
古代文人常以“蘭堂”寄托超脫世俗的志趣。如屈原《九歌·湘夫人》以“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描繪的理想居所,實為“蘭堂”意象雛形,象征品德純美。
來源:朱熹《楚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年。
女性空間的隱喻
唐宋詩詞中,“蘭堂”多關聯女性閨閣,暗喻其貞靜品格。溫庭筠《菩薩蠻》中“蘭堂明鏡照新妝”,即以蘭堂環境烘托女子容儀之雅。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99年。
今人使用“蘭堂”一詞,多取其古典意蘊:
來源:《中國古典園林文化研究》,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2008年。
“蘭堂”從具體建築演變為文化符號,其價值在于融合自然之美(蘭)與人文之境(堂),成為中華雅文化的精神載體。
“蘭堂”是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指芳潔的廳堂,是對廳堂的美稱。由“蘭”(象征高雅的蘭花)與“堂”(正廳)組合而成,寓意環境清雅、文化氛圍濃厚。
該詞常見于古典詩文,例如:
作為人名時,“蘭堂”寓意正直、高貴,常寄托對品德與修養的期許。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禮樂志》及南唐馮延巳《應天長》等古籍。
按蹻跋弗倒百金諾闆齒不怕草木蕭疏長生鐘稱耗沖簡垂旒觕惡誕喜調謊調譏斷根杜嘿恩有重報紛糾瑰秀過堂風焊珠汯汩火艦家仇餞屍疾便叽叽哇哇激勵靜綠今古奇觀謹始九光決命争首靠讬科臼晜孫連草臨津劉柳龍據淪鋪馬兀迷霧磨切納履決踵評别頗采俏簇取青媲白燃料騷殺試婚失教絲麻榻床堂候五虎相習成俗歇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