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火艦的意思、火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火艦的解釋

置有火攻裝備的戰船。《南史·王僧辯傳》:“是日,賊復攻城不剋,又為火艦,燒栅,風不便,自6*焚而退。”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火艦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火艦"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對火攻類戰船的統稱,指專門用于水上火攻作戰的改裝船隻。該詞最早見于南朝史學家裴松之為《三國志》所作注疏:"乃取蒙沖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預備走舸,系于其尾"(《三國志注·周瑜傳》),這裡描述的蒙沖、鬥艦即屬火艦雛形。

從結構特征看,火艦具有三個核心要素:一是船體裝載可燃物,宋代《武經總要》記載"置火船,載枯柴,灌油其中";二是配備火種裝置,明代《紀效新書》詳述"内置火磚、火球,外塗硫黃、焰硝";三是配置快速脫離裝置,清代《水師輯要》強調"發火後,兵士乘小艇速退"。

火艦的戰術應用可分為三種形态:突襲型火船如赤壁之戰中的"火船沖陣";延燒型火筏如宋金采石之戰"聯舟縱火";爆破型火艇如明代抗倭戰争使用的"子母火龍船"。明代軍事家戚繼光在《練兵實紀》中系統論述:"火器船當先,次大福船,再次海滄船",形成梯次火攻體系。

值得注意的是,"火艦"在語義演變中呈現雙重屬性:狹義指代具體作戰船隻,廣義延伸為火攻戰術的代稱。清代《禦批曆代通鑒輯覽》評赤壁之戰時稱"火艦之威,非獨焚舟,實奪其魄",即取其戰略威懾含義。

當代權威辭書《漢語軍事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8)将"火艦"定義為:"中國古代戰争中特制的縱火戰船,多裝載易燃物,通過突入敵陣引燃,達到焚毀敵方船隊的目的。"該定義已被《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第二版)收錄,列為古代水戰裝備核心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火艦”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一、基本解釋

“火艦”指古代配備火攻裝備的戰船,主要用于水上火攻戰術。這種戰船通過攜帶燃燒物或火藥裝置攻擊敵方船隻或防禦設施。

二、出處與例句

該詞最早見于《南史·王僧辯傳》的記載:“是日,賊復攻城不剋,又為火艦,燒栅,風不便,自焚而退。”。此例描述了火艦在實戰中的應用場景及局限性(如風向不利時可能自毀)。

三、字義分解

  1. 火:指燃燒、火焰,引申為火攻戰術,也包含緊急(如“十萬火急”)或武器(如“火藥”)等含義。
  2. 艦:指大型戰船,強調軍事用途。

四、補充說明

火艦屬于早期熱兵器與冷兵器結合的産物,體現了古代戰争中火攻戰術的水上應用。需注意,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極少使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或軍事史研究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可參考《南史》或軍事史專著。

别人正在浏覽...

比輪財貝纏包朝氣勃勃朝緯大頭魚大足釣渭鼎食鐘鳴頂受洞戶敦阜遁潰耳膜惡言詈辭訪稽分圭憤郁蓋棺事定梗寇艮頭痼沒汗牛充棟黃绶绛縷堿水結記精廬機汽積薪刻意經營狂率枯骨死草憀憀隆夷茫蠻蠻公子滿員密思噴火迫筰千帆競發淺事權奄瑞佑上逆商鞅社木勝邪折要步私支訟閣泰水套間田巴生田家樂投笏途衆玩味屋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