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納履決踵的意思、納履決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納履決踵的解釋

納:穿;履:鞋;決:破裂;踵:腳後跟。穿鞋而後跟即破。比喻窮困、窘迫。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納履決踵”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à lǚ jué zhǒng,具體含義如下:

1.字義解析

2.比喻意義

成語通過“穿破鞋”的具象場景,比喻生活窮困潦倒、處境艱難,常用于形容物質匮乏或經濟窘迫的境況。例如《幼學瓊林·貧富》中提到:“曾子捉襟見肘,納履決踵,貧不勝言”,展現了曾子因貧困而衣衫褴褛、鞋履破損的形象。

3.出處與用法

4.關聯成語

需注意與“納履踵決”(nà lǚ zhǒng jué)區分,後者出自《韓詩外傳》,含義相近但語序不同,強調“提鞋時後跟已破”。

5.延伸參考

該成語與“捉襟見肘”意義相似,均通過日常細節反映貧困,可結合使用以增強表達效果。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納履決踵的意思

《納履決踵》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迅速地将帽子和鞋子穿戴整齊,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矯捷敏利。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納履決踵》由“纟”、“屍”、“刀”和“足”四個部首組成。其中,“纟”代表纖維類字符,用于體現纖維類的物品;“屍”代表躺卧的意思;“刀”則代表刀劍、切分等意思;“足”代表腳步、行走等意思。整個成語共有15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納履決踵》這個成語來源于唐代李白的《渡荊門送别》詩:“紛紛墜玉飾,寂寂别離情。決決策蹼慮問,踟踟诎蹤逃。束衣解佩納履,決踵踐宵涉。雲銷霧散非無事,但畏浮雲望青冢。悠悠馮異戀長逝,隱隱誇父揮絕頂。有如神馬過隙去,酒酣蒲颉擔瞋童。”繁體的寫法是「納履決踵」。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寫法中,屍旁通常被寫作“将”,雨旁則被寫作“雨”而不是現代的“穴”,成語中的“決踵”也常見于古籍中的“蹕剿”寫法。所以在古代的寫法中,成語為“納履蹕剿”。

例句

他的動作敏捷矯健,每當聽到警報聲,他總能納履決踵地迅速應對。

組詞

組詞有:納履、決踵。

近義詞

近義詞有:速度快如飛、矯捷迅疾。

反義詞

反義詞有:慢悠悠、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