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坐卧的矮床。 唐 張籍 《祭退之》詩:“出則連轡馳,寝則對榻牀。”《海上花列傳》第三三回:“ 秀英 、 二寳 還和衣對卧在一張榻床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回:“家人已取了行李來, 繼之 就叫在書房裡設一張榻床,開了被褥。”
榻床的詳細解釋如下:
榻床(拼音:tà chuáng)指供坐卧的矮床,也可泛指床鋪,常用于形容安逸、舒適的生活環境或生活方式。
作為成語時,榻床不僅指實物,更象征安逸生活的意象,如“榻床之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引用或曆史演變,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來源。
榻床是指一種古代的家具,一般用于卧室或休息場所,用于躺卧或坐卧。
榻床的部首是木,總共有十一畫。
榻床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的繁體字為「榻」。
在古代,榻床的漢字書寫形式可能有所不同。傳統筆畫形式為「㠯」,在現代漢字書寫中,「榻」的形狀會更加簡化。
1. 我在榻床上靜靜地躺着,享受着難得的安甯。
2. 她坐在榻床上,一邊喝着茶,一邊思考着人生的意義。
榻席、榻膳、榻榻米、榻榻舍
床榻、藤床、鋪榻、榻兆
高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