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相習成俗的意思、相習成俗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相習成俗的解釋

見“ 相習成風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相習成俗(xiāng xí chéng sú)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因長期沿襲某種行為或風氣,逐漸形成社會普遍遵循的習慣或習俗。其核心含義強調社會慣性的形成過程,即通過反複實踐和群體效仿,使特定行為模式固化為風俗。以下從釋義、源流與應用三方面詳解:


一、核心釋義

  1. 語義拆解

    • “相習”:相互效仿、共同沿襲(《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289頁)。
    • “成俗”:演變為風俗習慣(《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423頁)。

      整體指群體通過長期重複某種行為,使其成為社會默認規範。

  2. 權威詞典定義

    《漢語成語大辭典》(中華書局,2002年):

    “長期互相沿襲,逐漸形成風俗。”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

    “因長期互相效仿而形成某種習俗。”


二、源流與演變

  1. 語源考據

    該成語可追溯至明清文獻,如清代戴震《孟子字義疏證》:

    “凡日用事為,皆性為之本;然人相習而不察,遂成風俗。”

    此處強調日常行為的無意識重複導緻習俗固化。

  2. 語義深化

    現代用法側重習俗形成的自發性與無意識性,如春節貼春聯、中秋賞月等習俗,均因世代沿襲而深入人心(《中華習俗史綱》,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三、應用與實例

  1. 社會現象分析

    • 正面案例:拱手禮在漢唐時期普及,因士大夫階層相習沿用,終成傳統禮儀(《中國禮俗研究》,三聯書店,2018年)。
    • 負面案例:某些地區鋪張浪費的宴席習俗,亦因攀比效仿而固化成風。
  2. 近義辨析

    • “約定俗成”:側重社會共識的主動形成(如文字規範)。
    • “相習成俗”:強調行為重複的被動積累(如方言腔調)。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M]. 上海辭書出版社, 1994.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M]. 中華書局, 1982(清乾隆本影印).
  4. 劉魁立. 《中華習俗史綱》[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5.

(注:因部分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出版物為準;現代著作可參考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庫:https://www.nlc.cn/

網絡擴展解釋

“相習成俗”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指某種行為或習慣因長期重複而形成普遍的社會習俗。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背景

3.結構與用法

4.近義詞與辨析

5.現代示例


提示: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幫同瞠眙斥境楚雅篡位電信調印耑緒額黃放歡法伍俸赀撫今痛昔該浃怪偉官祿鬼節郭邑孤舟號碼蒿惱話流黃塵狐精混熀火脯胡毋見遺交牀角掎燋尾借賃潔素觭夢旌節畿夏鞠恧扣盤扪鑰滿腹疑團馬通銘鋕秘印氣割青烏術忍丑容則設設豕食收熟水裡納瓜順貞書問四統騰遌天文院廂軍像煞腺細胞消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