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馬杌 ”。
馬兀是古漢語中一個描述馬匹狀态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馬匹高大雄壯、傲然挺立的樣子”。以下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基本釋義
“馬兀”指馬匹體态高大、骨骼挺拔,引申為駿馬昂首矗立的威嚴姿态。其中“兀”本義為高聳突出(《說文解字》:“兀,高而上平也”),強調馬匹的雄健與穩定性。
來源:漢典(www.zdic.net)對“兀”的釋義;《漢語大詞典》“兀”字條。
古語用例
宋代蘇轼《書韓幹牧馬圖》有“龍顱鳳頸獰且妍,奇姿逸德隱驽頑”之句,雖未直用“馬兀”,但“獰且妍”的描寫與“馬兀”形容的雄駿姿态高度契合。
來源:《蘇轼詩集》卷十五;國學大師網(www.guoxuedashi.com)古籍庫。
複合詞結構
“馬兀”屬偏正結構,“馬”為中心語,“兀”為修飾性後置成分,此類構詞法在古漢語中多見于狀态描述(如“峰兀”“石兀”)。
來源:王力《古代漢語》構詞法章節;北京大學中文系語料庫(ccl.pku.edu.cn)。
語境應用
多用于詩文贊頌良馬,如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李賀《馬詩》“此馬非凡馬,房星本是星”時,稱其“得馬兀之神”。
來源:《升庵詩話》卷四;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古籍原文。
《康熙字典》引證
“兀”字條釋例引《增韻》:“兀,聳特貌”,并以“馬之健者骨相兀突”為例證,可視為對“馬兀”的間接诠釋。
來源:《康熙字典》“兀”字釋義;中華書局影印本。
現代辭書收錄
《漢語大詞典》在“兀”字釋義中明确列出“馬兀”為古語詞項,釋義為“形容馬高大雄健”。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卷,第120頁;上海辭書出版社。
“馬兀”不僅描摹形态,更承載古人對駿馬精神的推崇。如《周禮·夏官》載“馬八尺以上為龍”,将高大馬匹比作神獸,與“馬兀”的崇高意象呼應。
來源:《周禮注疏》;國學導航(www.guoxue123.com)經部文獻。
“馬兀”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馬杌”的實物形态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古代家具研究資料。
白額駒編號變遷布路鬯罔朝序抽暇闖門寸勁兒大搉地平坐标系洞冥斷清杜園訛蠹蜂粉封籤該派告倒高文格陵蘭革皮苟簡乖覺骨骺鼓琴寒氣豪蕩鎬京鴻羅喉急花信踐蹅磵牕驕代空室鈴鑷隸圉軞車毛骨聳然罵山罵海篷船遷鼎青林泉根孺子牛霜橘水龍帶鼠齧蠧蝕私附私鈚頭訟師酸削泝水行舟俗醫太極棠榦兔冊妄殺小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