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柳的意思、劉柳的詳細解釋
劉柳的解釋
唐 劉禹錫 、 柳宗元 的并稱。 宋 馬永卿 《嬾真子》卷三:“未幾,有八司馬之變,使 退之 不貶,與 劉 柳 輩俱陷黨中,則終身廢錮矣。” 清 唐孫華 《讀柳詩》詩:“漏洩謂 劉柳 ,責望緻嫌疑。” 嚴複 《<天演論·群治>按語》:“此其説與 唐 劉 、 柳 諸家《天論》之言合,而與 宋 以來儒者以理屬天,以欲屬人者,緻相反矣。”
詞語分解
- 劉的解釋 劉 (劉) ú 姓。 筆畫數:; 部首:刂; 筆順編號:
- 柳的解釋 柳 ǔ 落葉喬木或灌木,枝柔韌,葉狹長,春天開黃綠色花,種子上有白色毛狀物,成熟後隨風飛散,種類很多,有“垂柳”、“河柳”、“杞柳”等:柳條。柳絮。柳暗花明。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筆畫數:;
專業解析
"劉柳"是漢語中對唐代著名文學家劉禹錫和柳宗元的并稱合稱。這一稱謂源于他們在中唐文壇的卓越貢獻、深厚的友誼以及相似的人生經曆。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
定義與核心含義:
"劉柳"特指唐代中期(中唐)的兩位傑出詩人、散文家——劉禹錫(字夢得)和柳宗元(字子厚)。這個合稱體現了他們在文學史上的并列地位和緊密聯繫,是唐代文學乃至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專有名詞。
-
人物簡介:
- 劉禹錫 (772-842):洛陽人(一說彭城人),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其詩風豪健雄奇,被稱為“詩豪”,尤擅民歌體樂府詩和懷古詠史詩。散文以論說文見長。代表作有《竹枝詞》、《烏衣巷》、《陋室銘》等。
- 柳宗元 (773-819):河東解縣(今山西運城)人,世稱“柳河東”。唐代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風清峭冷峻,山水詩成就尤高;散文成就卓著,尤以山水遊記(如《永州八記》)、寓言、傳記和論說文著稱。代表作有《江雪》、《捕蛇者說》、《小石潭記》等。
-
并稱“劉柳”的原因:
- 政治同盟與共同遭遇:兩人同為唐德宗貞元年間進士,一同參與王叔文領導的“永貞革新”。革新失敗後,兩人均遭長期貶谪(劉貶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柳貶永州、柳州),命運坎坷相似,在患難中結下深厚友誼。
- 文學成就與地位:兩人在詩、文領域均有極高造詣,是當時古文運動的積極支持者和重要實踐者,共同推動了唐代文學的繁榮與發展。他們的文學創作代表了中唐文學的重要成就。
- 思想深度:兩人都具有深刻的哲學思想(劉禹錫有《天論》,柳宗元有《天說》等),關注社會現實,作品富有批判精神。
-
文學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劉柳”作為并稱,常與“韓柳”(韓愈、柳宗元)、“元白”(元稹、白居易)等并提,是中唐文壇最具代表性的文學組合之一。他們的作品深刻反映了時代風貌和個人情懷,對後世文學産生了深遠影響。蘇轼曾評價:“柳子厚詩,在陶淵明下,韋蘇州上。退之(韓愈)豪放奇險則過之,而溫麗靖深不及也。所貴乎枯淡者,謂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淵明、子厚之流是也。”,也足見柳宗元(及其并稱的劉禹錫)的地位。
-
代表作品(體現并稱):
兩人在貶谪期間多有書信往來和詩文唱和,互相慰藉,切磋學問。他們的作品集(《劉賓客集》/《柳河東集》)中均保留有與對方相關的詩文,是研究兩人友誼和文學交流的重要材料。
參考資料來源:
- 周勳初 主編. 《唐詩大辭典》. 鳳凰出版社. (權威文學工具書,提供劉禹錫、柳宗元詞條及“劉柳”相關背景)
- 袁行霈 主編. 《中國文學史》(第二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權威文學史著作,論述中唐文學及劉柳的成就與地位)
-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編. 《唐詩選》. 人民文學出版社. (權威選本,收錄劉柳代表作并附有作家小傳和評注)
網絡擴展解釋
“劉柳”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需根據具體語境區分:
-
唐代文學家并稱
- 指中唐時期著名文學家劉禹錫與柳宗元的合稱。兩人同為“唐宋八大家”成員,因政治立場(參與永貞革新)和文學成就齊名,史稱“劉柳”。
- 例證:宋人馬永臣曾評“使退之不貶,與劉柳輩俱陷黨中”,清代嚴複亦在著作中提及兩人思想關聯。
-
成語中的特殊含義
- 由劉邦(漢高祖)與柳下惠(春秋名士)姓氏組合而成,形容性格優柔寡斷或懦弱無能。
- 文化淵源:劉邦雖為開國皇帝,但早期形象被認為隱忍;柳下惠以“坐懷不亂”著稱,傳統解讀中隱含保守特質,二者結合形成貶義色彩。
補充說明:現代語境中,“劉柳”也可能作為人名使用,如南京大學教授劉柳,但此屬特定個體,與上述文化概念無關。建議結合具體文本判斷詞義。
别人正在浏覽...
邊遊豺虺巉巗嵖岈山逞芳侈家粗食钿針段位度假村方屏凡小憤潰恭敏孤雊旱煙鍋懷鬼胎換喻護跸痂癞囏阨江東步兵嬌顔節志擊扣機能鼱鼩九死枯魚銜索陵虛鸾鹥馬條條瞑子裡袅娜娉婷縏結屏風馬權嬖缺陷屈體沙蘿蔔商湯山紋生物學什麼意思世載水鷗太山北鬥特地天祿辟邪童騎脫膊外夷枉駕尪懦味精卧苫枕塊汙隆消算鞋拽靶兒洗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