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濠梁之上”是一個源自《莊子·秋水》的成語,其含義和背景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釋:
出自《莊子·秋水》中莊子與惠子的對話:兩人在濠水橋上遊覽時,莊子見水中遊魚從容,感歎“魚之樂”;惠子則反問“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又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回應。這段對話體現了莊子對自然之道的體悟和超然物外的哲學觀()。
對話反映了莊子與惠子關于認知邊界的辯論:惠子強調邏輯與實證,莊子則主張直覺與共情。這一典故成為後世探讨主觀體驗與客觀認知關系的經典案例()。
“濠梁之上”不僅是一個地理場景的描繪,更承載了道家哲學中“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思想。其核心在于表達對自然之美的感悟及對生命境界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蘊()。
《濠梁之上》是一個成語,意為高處、權位、地位等高于人民群衆。
《濠梁之上》這個成語的部首是水(氵),共有15個筆畫。
《濠梁之上》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原文是“項梁、彭越皆起兵,梁自稱為“楚王”,越稱為“義帝”,事在濠梁之上。”
《濠梁之上》這個成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濠樑之上」。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濠梁之上》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差異。
1. 他不顧民衆疾苦,一心隻想讓自己生活在《濠梁之上》。
2. 這位官員因為貪婪而失去了民心,漸漸從《濠梁之上》跌入了萬衆冷眼之下。
濠梁:河堤、河床
之上:上方、高于、不及
高人一等、居高臨下、高高在上
平等、平庸、平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