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錞于。古代“四金”之一。《周禮·地官·鼓人》:“以金錞和鼓。” 鄭玄 注:“錞,錞于也。圜如碓頭,大上小下,鳴之與鼓相和。”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華林園馬射賦》:“玉律調鐘,金錞節鼓。”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百韻》:“集靈撞玉磬,和鼓奏金錞。”
“金錞”是古代一種青銅制的軍樂器,屬于打擊樂器類别,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金錞”即“錞于”,由“金”(青銅材質)和“錞”(器物名)組成,整體呈圓筒形,上大下小,頂部多裝飾虎形鈕,可懸挂敲擊發聲。
用途與搭配
常與鼓配合使用,用于戰争中指揮軍隊進退,通過金鼓之聲傳遞號令。如《周禮·鼓人》記載“以金錞和鼓”,《淮南子·兵略》提到“鼓錞相望”。
曆史背景
盛行于東周至漢代,是重要的軍事信號器具,體現了古代聲律與戰術指揮的結合。
其他釋義
“錞”另有一音讀duì,指矛戟柄下端的金屬套,但此意與“金錞”無關。
“金錞”是青銅鑄造的軍樂器,通過聲音指揮作戰,具有鮮明的曆史軍事文化特征。
《金錞》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黃金制成的金條或金錠。
《金錞》共有兩個部首,左邊部首是金字旁,右邊部首是钅字旁。
根據筆畫數來拆分,锛字的總筆畫數為23,其中金字旁的筆畫數為8,钅字旁的筆畫數為15。
《金錞》一詞來源于古代的鑄造技術和經濟貿易,是中國古代經濟交流中常見的貨币形式之一。它的繁體字為《金錞》。
在古時候,寫作《金錞》的漢字是有一些差異的。金字旁旁邊會寫成“釒”,而不是現代的“金”字旁。钅字旁也會稍有變化。
1. 他手上拿着一塊金錞,閃閃發光。
2. 這枚金錞的重量相當可觀。
金庫、金銀、金融、金礦、金牌、金寨等。
金錠、黃金、寶磚,都可以作為《金錞》的近義詞。
白銀、銅錢等可以作為《金錞》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