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嵩岑的意思、嵩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嵩岑的解釋

即 嵩山 。 晉 陸雲 《登遐頌》:“ 伯嚴 志道,翻飛自南,服食中嶽,練形 嵩岑 。”《魏書·裴衍傳》:“伏見 嵩岑 極天,苞育名草,修生救疾,多遊此岫。” 唐 劉希夷 《嵩嶽聞笙》詩:“今來卧 蒿岑 ,何幸承幽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嵩岑是漢語文學中的古典地理名詞,專指中嶽嵩山及其連綿的山峰,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嵩岑"由"嵩"與"岑"複合構成。"嵩"特指五嶽中的嵩山,《說文解字》釋為"中嶽,高山也"(來源: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年版);"岑"本義指山小而高,《爾雅·釋山》載"山小而高曰岑"(來源:郝懿行《爾雅義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二字連用形成專有名詞,強調嵩山高聳入雲的山體特征。

二、詞源演變 該詞最早見于魏晉文獻,陶淵明《和郭主簿》詩雲"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雖未直用"嵩岑",但已奠定此類地理意象的文學表達範式(來源:《陶淵明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至唐代,杜甫《歸雁》中"嵩岑紫芝客,應笑武陵春"的表述,标志着該詞正式成為嵩山的文學代稱(來源:《杜詩詳注》中華書局1979年版)。

三、文學應用 宋代蘇轼在《送張天覺河東提刑》寫道"嵩岑已在風塵外,更向風塵送客行",此處"嵩岑"既指地理實體,又蘊含超脫塵世的哲學意蘊(來源:《蘇轼詩集》中華書局1982年版)。明代李濂《嵩嶽遊記》記載:"望嵩岑如翠屏橫天,七十二峰隱現雲表",準确記錄了該詞的地理學内涵(來源:《四庫全書·史部地理類》)。

四、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中,"嵩岑"被标注為"書面語",釋義為"指嵩山"(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版)。《中國地名大辭典》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曆史文獻和詩詞創作(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版)。

網絡擴展解釋

“嵩岑”是漢語中對嵩山的别稱,其含義與地理、文化密切相關。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基本釋義

嵩岑(拼音:sōng cén)指代嵩山,是中國五嶽之一的中嶽。該詞由“嵩”(意為高山)和“岑”(指小而高的山)組合而成,合稱突顯山勢的雄偉。

二、曆史與典籍記載

  1. 文獻溯源:最早見于晉代陸雲的《登遐頌》:“伯嚴志道,翻飛自南,服食中嶽,練形嵩岑。”唐代劉希夷的詩句“今來卧蒿岑”也沿用此稱。
  2. 地理定位: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由太室山、少室山等組成,主峰太室山海拔1440米,是道教聖地和世界地質公園。

三、文化内涵

四、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嵩岑”一詞主要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日常口語中更常用“嵩山”。如需進一步了解嵩山的地理與文化,可參考權威資料如《中國國家地理》或相關曆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案秤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百尺白洋澱庇讬材行窗口此疆爾界颠草地學通論發撚風角綱首姑置勿論何用洪桃緩歌行華清池溫泉景色急張拘諸句弓倨立控鯉口中虱涼了半截糧械禮花栾公社茫浪冥差内司囓食漂零蓬斷劈溜撲剌頻世砌紅堆綠乞覓齊巧虬戶曲袷人爵桑谷埽岸沙裡淘金山委設醴市次嗜棗受诎頌平啼哭郎君同惡相助突将網漏吞舟忘形之交萬字頂頭巾煨乾避濕蚊蝱無形息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