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狼與虎。 漢 焦贛 《易林·大畜之複》:“狼虎結謀,相聚為儔,同嚙牛羊,道絶不通,病我商人。”《說嶽全傳》第七一回:“來至一個村中,俱是惡狗,形如狼虎一般。”
(2).比喻兇惡殘6*暴的人。 唐 杜牧 《上李太尉論江6*賊書》:“追逮證驗,窮根尋葉,狼虎滿路,狴牢充塞。” 唐 溫庭筠 《過孔北海墓二十韻》:“鸞皇嬰雪刃,狼虎犯雲屏。”《三國演義》第二六回:“欲離萬丈蛟龍穴,又遇三千狼虎兵。”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狼虎漢語 快速查詢。
“狼虎”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三個層面解析:
指狼與虎兩種動物。這兩種動物在自然界中均屬兇猛的肉食類,常被并列提及以強調危險性。例如漢代《易林·大畜之複》描述“狼虎結謀,相聚為儔”,即通過動物特性渲染環境險惡。
象征兇惡殘暴之人
古籍中常用“狼虎”比喻暴虐的統治者或惡勢力。如唐代杜牧《上李太尉論江賊書》提到“狼虎滿路”,形容酷吏橫行;明代小說《說嶽全傳》以“形如狼虎”描繪惡犬,暗喻人性之惡。
文化内涵差異
在漢語中,“虎”多含褒義(如虎虎生威),而“狼”多具貶義(如狼子野心)。組合詞“狼虎”則側重負面特質,強調兼具狡詐與兇殘的雙重惡性。
形容行為狀态
文學與曆史背景
該詞在古典文學中頻繁出現,如《三國演義》用“三千狼虎兵”渲染軍隊威懾力;網絡小說《狼虎》則以标題暗喻政權暴虐。
“狼虎”通過動物特性引申出豐富的語義層次,既可指具象生物,也能映射人性之惡或特定行為模式。其使用需結合語境,尤其在文學作品中常承載批判或警示意味。
《狼虎》是一個常見的成語,形容人兇狠殘暴、對待他人兇惡無情。這個詞是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狼」和「虎」。
「狼」的部首是犬,它的筆畫數是9。而「虎」的部首是虍,它的筆畫數是8。
《狼虎》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狼虎」,沒有變化。
在古代,「狼虎」這個詞的部分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狼」可以寫成「狋」,而「虎」可以寫成「虍」。
1. 他的為人兇狠如狼虎,沒有人敢惹他。
2. 這個*********老大手下的人全都像狼虎一樣兇惡。
1. 惡狠狠:形容人狠毒兇狠。
2. 豬兔倆虎:比喻兇惡的人多如豬兔。
溫文爾雅:形容人溫和有禮貌、不兇狠殘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