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蹈冰的意思、蹈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蹈冰的解釋

踏冰。喻危迫。 晉 葛洪 《抱樸子·勤求》:“戴霜蹈冰,連年隨之。” 唐 駱賓王 《上衮州崔長史啟》:“載塵聽覽,迫甚蹈冰。”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蹈冰”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蹈冰”字面意為“踏冰”,比喻處于危險或緊迫的境地,帶有強烈的警示意味。例如:“戴霜蹈冰”形容在嚴寒中艱難前行,隱喻面臨巨大壓力或危機。

文獻出處

  1. 晉代葛洪《抱樸子·勤求》
    “戴霜蹈冰,連年隨之。”
    此句通過“踏冰”的意象,表現追求目标時的艱辛與危險。

  2. 唐代駱賓王《上衮州崔長史啟》
    “載塵聽覽,迫甚蹈冰。”
    以“蹈冰”形容處境危迫,凸顯緊迫感。

近義詞與用法

“蹈冰”通過具象的“踏冰”動作,抽象地表達對危機的感知,常見于古籍和詩詞中,需結合語境理解其比喻意義。如需更多例句或擴展用法,可參考《抱樸子》《駱賓王文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蹈冰

蹈冰(dǎo bīng)是一個漢語詞語,指的是在冰上行走,用腳踩踏冰面。該詞的拆分部首是“辶”和“冫”,分别代表“走”和“冰”。根據筆畫計算,它的總筆畫數為12畫。

來源

蹈冰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詩經·國風·召南·卷阿》這篇古代詩歌中,“卷阿”是一個描寫邊境地區生活的樂府詩集。其中有一首叫做《蹈冰歌》,描述了邊境戰士為了國家的安危能夠無畏地踏過冰面,表達了忠誠和勇敢的情感。後來,蹈冰這個詞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形容積極面對困難和危險的行為。

繁體

蹈冰的繁體字為「躁冰」,其中的「躁」字由「走」和「鬼」組成。在繁體字中,加入了「鬼」這個部首的意義,使得蹈冰的含義更加強調對冰面的踏實和勇敢。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蹈冰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蹈冰的字形為「」,字形更加古樸且獨特,具有曆史文化的痕迹。

例句

1. 他毅然決然,蹈冰前行,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

2. 面對困境,我們要勇敢地蹈冰,探索未知的領域。

組詞

蹈火(dǎo huǒ):指在火焰上行走,用腳踩踏燃燒的物體。

蹈海(dǎo hǎi):指在洶湧的海面上行走,用腳踩踏海水。

近義詞

履冰:也指在冰面上行走,強調穿着冰鞋或冰刀。

涉冰:指涉足冰面,經過冰雪地帶。

反義詞

避冰:指回避冰面,不去接觸或觸及冰面。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