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嘴滑舌。 元 鄭廷玉 《後庭花》第三折:“那恰便似一部鳴蛙,絮絮答答,叫叫吖吖。覰了他精神口抹,再言語還重打。”
“口抹”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基本含義
該詞意為“油嘴滑舌”,形容人說話輕浮、不誠懇或善于用言語讨好他人。例如元代雜劇《後庭花》第三折中“覰了他精神口抹”一句,即通過“口抹”刻畫人物能言善辯卻缺乏實質的特點。
字義分解
語境與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如元曲等,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近義詞包括“巧舌如簧”“花言巧語”,反義詞可對應“木讷寡言”。
注意點
部分方言或特定語境中可能保留類似用法,但需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避免與現代漢語中的“抹嘴”(擦拭嘴巴)混淆。
“口抹”是帶有貶義的古語詞,側重描述言語的虛浮不實,需結合古典文獻理解其文化内涵。
《口抹》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用嘴唇或手等将東西擦拭幹淨。
《口抹》的部首是“口”,共有5個筆畫。
《口抹》源于古代漢語,是由“口”和“抹”兩個字組成的。它的表意是通過嘴巴或手的動作來擦拭物體。
在繁體字中,「口抹」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代漢字中,《口抹》的寫法可能存在差異。然而,由于目前沒有具體的古代漢字寫法信息,所以無法确定其古漢字的寫法。
1. 她用嘴唇輕輕地口抹了一下污漬。
2. 小明用手帕口抹了一下眼鏡上的灰塵。
擦拭、擦除、抹布、抹灰等。
擦拭、抹布、擦除。
落下、沾染、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