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寺名。在 河北省 趙縣 城内。始建于 漢 末。 隋 唐 年間為 觀音院 , 金 元 時期改為 柏林禅院 。寺内原有大殿和彩色壁畫,相傳為 吳道子 真迹。 清 梁清标 《柏林寺觀吳道子畫水》詩:“ 柏林 畫水已千秋,白日縱橫滄海流。”
(2). 北京 著名古寺之一。在 北京 東城區東北角。建于 元 至正 七年(公元1347年), 明 清 兩代均有修葺和增建, 清 康熙帝 曾題額“萬古柏林”。寺内保存的《龍藏》經版,是我國釋藏中現存的唯一木刻經版。
柏林寺是中國兩處著名佛教寺廟的名稱,分别位于河北省趙縣和北京市東城區,具體解釋如下:
曆史沿革
始建于東漢建安年間(196-220年),初名觀音院,曆經宋、金、元等朝代更名,元代定名柏林禅寺。唐代玄奘法師曾在此研習《成寶論》,晚唐禅宗高僧趙州從谂禅師在此弘法40年,形成“趙州門風”,以“吃茶去”等公案聞名。
文化地位
作為禅宗重要祖庭,曾為律宗道場,金元時期革律為禅,明清時期成為地方佛教管理中心。1988年由淨慧老和尚主持複興,現為國家級文保單位。
建築與曆史
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明清多次重修,康熙帝題額“萬古柏林”,屬北京八大寺廟之一。現存清代建築群,坐北朝南,分三路五進院落,保存唯一木刻《龍藏》經版。
保護與現狀
2006年列入全國重點文保單位,曾為北京圖書館善本館,現為文化管理單位使用。
如需更詳細曆史事件或建築特色,可參考來源網頁(如中國宗教學術網、北京市文物局等)。
《柏林寺》是一個可以拆分的詞語,它的意思是“Berlin Temple”,指的是柏林市的一座寺廟。在拆分部首和筆畫方面,它的部首是木,筆畫數為12。
《柏林寺》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中國古代。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柏林寺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仍然表達着柏林市的寺廟之意。
以下是《柏林寺》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柏林寺。
對于《柏林寺》的例句,例如可以說:“我很喜歡柏林寺的氛圍。”這句話表示一個人對柏林市的寺廟的喜愛。
在組詞方面,我們可以使用《柏林寺》這個詞來組成其他詞語,比如:“柏林寺廟守護者”、“柏林寺廟建築風格”等。
與《柏林寺》近義的詞語可能是“柏林之寺”或“柏林的佛寺”,因為它們都是表達柏林市的寺廟之意。
但是,與《柏林寺》反義的詞語可能并不存在,因為它是一個特定的詞語,很難找到與之完全相反的意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