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朗讀的意思、朗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朗讀的解釋

[read aloud] 清清楚楚的高聲讀誦。使詩文語氣連貫而見情意

朗讀者

詳細解釋

猶朗誦。 唐 李商隱 《與陶進士書》:“出其書,乃復有置之而不暇讀者,又有默而視之不暇朗讀者,又有始朗讀而中有失字壞句不見本義者。” 元 貢奎 《雪晴》詩:“閉門謝塵鞅,展卷自朗讀。” 袁鷹 《悲歡·民心》:“有的高聲朗讀,有的低聲吟誦。”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朗讀指清晰準确地将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行為,需兼顧語音規範與情感表達。其核心在于通過聲音傳遞文字的内容與情感,強調“朗”(聲音清晰洪亮)與“讀”(依文發聲)的結合。

一、漢語詞典釋義解析

  1. 基礎釋義

    指出聲誦讀文章、詩詞等書面材料,要求發音準确、語調自然。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清晰響亮地把文章念出來” 。

  2. 發音與情感的雙重要求

    朗讀不僅需符合普通話語音規範(如聲母、韻母、聲調準确),還需根據文本内容調整語速、重音和停頓,傳遞文字的情感色彩。《漢語大詞典》(普及本)強調其“兼具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特征 。

二、語言學視角的深層含義

  1. 語音與語義的結合

    朗讀是語音形式與文字意義的統一過程。古代漢語學者王力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朗讀需通過聲韻變化體現文本的節奏與意境,如詩詞的平仄、韻腳需通過誦讀凸顯 。

  2. 社會文化功能

    在傳統教育中,朗讀是語言習得的重要途徑。據《中國教育史》記載,古代私塾通過“誦書”訓練學生的語感與記憶,現代語文教學亦将其作為培養語感的有效手段 。

三、應用場景與價值

權威來源: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2.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漢語大詞典》(普及本).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8.
  3. 王力.《古代漢語》. 中華書局, 1999.
  4. 孫培青.《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朗讀”指清晰、有感情地大聲誦讀文字内容,通常用于傳遞信息、表達情感或輔助學習。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義分解

    • 朗:意為聲音清晰響亮,如“晴朗”“朗潤”。
    • 讀:指閱讀、念誦文字。組合後強調“通過聲音表現文字内容”。
  2. 核心特點

    • 語音表現:注重發音準确、語調抑揚頓挫。
    • 情感傳遞:通過語氣變化傳遞文字情感,如詩歌朗誦中的激昂或婉轉。
    • 互動性:常用于教學、演講等需聽衆感知的場合。
  3. 應用場景

    • 教育領域:學生朗讀課文強化記憶,教師示範發音。
    • 藝術表演:朗誦比賽、舞台劇台詞演繹。
    • 日常實踐:有聲書錄制、宗教經文誦讀等。
  4. 與默讀的區别
    朗讀需調動聽覺和語言器官,強化對文本的理解與記憶;默讀則側重快速獲取信息,依賴視覺和思維。

  5. 文化意義
    中國古代私塾教育中,朗讀是學習經典的核心方法;現代語言教學仍重視其培養語感的作用。

若需具體朗讀技巧(如呼吸控制、重音處理),可提供進一步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巴得白彗白眉神巴苴報告期剝露背躬鼻化元音伯事不厭長材猖獗初始觸衰楚肆膽瓶大至堕圮翻工風摅趕走隔筆簡遘屯歸厚含嗔含德回知虎頭燕颔胡子叭髭獎賞蛟色結襪極苦瘠貧拒折考盤遴愛倫貫毛實默契神會年湮世遠儜弱拗攏判處炮杖篇詠普度钤縫淺數全護塞門受赇送元二使安西王維田佃頑固僞行委笄湘累獻可夏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