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期的意思、報告期的詳細解釋
報告期的解釋
①“基期”的對稱。統計中計算指數、發展速度等動态指标時,與基期(年)對比以取得相對指标的計算時期(年份)。如以1995年的國民生産總值數字與1990年的數字對比以計算“八五”期間的發展速度時,1995年即為報告期。②生産經營活動或一般工作實際完成後作出總結所包括的時期。其資料可用以與前期對比,也可與計劃期(如下一年度)對比。
詞語分解
- 報的解釋 報 (報) à 傳達,告知:報告。報喜。報捷。報考。報請(用書面報告向上級請示)。報廢。 傳達消息和言論的文件、信號或出版物:簡報(文字較短、内容簡略的書面報告,印發給有關部門)。電報。情報。晚報。畫
網絡擴展解釋
報告期是統計學和數據分析中的基礎概念,指用于計算動态指标(如指數、增長率)或進行實際工作總結的特定時間段。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
與基期對應
報告期是相對于基期(基準時期)而言的,兩者共同構成動态對比關系。例如,若比較2024年與2020年的GDP,2024年為報告期,2020年為基期。
-
用途分類
- 動态指标計算:統計中用于衡量發展速度、價格指數等,如帕氏指數(以報告期數據為權重)。
- 工作總結階段:指實際工作完成後進行總結的時期,資料可與前期或計劃期對比。
-
時間範圍
可能是具體年份(如2025年)、月份(如編制價格指數時常用當月為報告期),或其他自定義周期。
實際應用示例
- 經濟數據:若2023年某企業營收為1000萬元,較2020年(基期)增長25%,則2023年為報告期。
- 股票價格:某股票基期(上市時)股價25元,報告期(兩年後)降至20元。
注意事項
- 明确對比關系:報告期需與基期成對出現,且基期選擇影響分析結論(例如選擇不同年份作為基期,增長率會變化)。
- 政策時效性:某些政策可能僅在特定報告期内生效,需确認行為完成後再确定報告期。
通過對比分析報告期與基期的數據,可揭示趨勢、評估成效,為決策提供依據。
網絡擴展解釋二
報告期是指一定時間範圍内的報告周期。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報和告,其中報的部首是報,告的部首是口。報的筆畫數是12畫,告的筆畫數是7畫。報告期這個詞源于漢語,沒有繁體字形式。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例如,“公司将在下一報告期内發布財務報告。” 這裡,報告期在句子中作為一個名詞使用。它的組詞有報告、期限等。近義詞包括報告周期、報告時間段等。反義詞暫無明确反義詞可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