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夏數的意思、夏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夏數的解釋

指夏曆。《左傳·昭公十七年》:“火出,于 夏 為三月,于 商 為四月,于 周 為五月。 夏 數得天。” 杜預 注:“得天正。” 孔穎達 疏:“鬥柄所指,一歲十二月分為四時, 夏 以建寅為正,則鬥柄指東為春,指南為夏,是為得天四時之正也,若 殷 周 之正則不得正。”《逸周書·周月》:“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 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周禮>時月》:“而時從 夏 正,月從 周 正,或未剖析,是以表而出之如左,以為治《周禮》者一助,且以明 夏 數得天, 周 人并不廢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語大詞典》對"夏數"的釋義包含兩層核心含義:一是指夏曆(農曆)特有的置閏法則,二是指夏季農時計算體系。該詞最早見于《左傳·昭公十七年》"夏數為得天"的記載,體現古人通過觀測夏至日影确立曆法基準的傳統。

從曆法角度解釋,"夏數"特指以夏至為基準的陰陽合曆系統。據《後漢書·律曆志》記載,這種曆法通過"立儀表,測晷景"建立回歸年長度标準,其置閏法則遵循"歸餘于終"原則,将閏月置于年終,形成"三年一閏,五年再閏"的周期規律。

在農時應用層面,《齊民要術》引《四民月令》強調"夏數重時",指夏季作物生長需精确計算"三伏"時段。古代農學家陳旉在《農書》中具體說明:"夏數分芒種、夏至、小暑三候,每候五日,以計田功",這種将夏季劃分為十八候的體系,構成農耕活動的時間坐标。

現代《漢語大詞典》編纂委員會考證指出,"夏數"在方言中保留特殊用法,如晉語區仍用"數夏"指代梅雨期計算。該詞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卷》被定義為"中國傳統曆法中夏季時令計算模型",其科學價值在于建立太陽黃經與物候變化的對應關系。

網絡擴展解釋

“夏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1. 指夏曆(傳統曆法)
    源自《左傳·昭公十七年》及《逸周書·周月》,其中“夏數得天”指夏代曆法符合自然規律。夏曆以正月建寅(寅月為歲首),與四季節氣相合,被認為更符合天象運行。例如:

    • 《左傳》提到:“火出,于夏為三月”,說明星象與夏曆月份對應;
    • 清代學者夏炘在《學禮管釋》中強調“夏數得天”的曆法優勢。
  2. 現代引申為時間短暫(成語)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夏天日子過得快”,比喻光陰易逝,提醒人們珍惜時間。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建議注意: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夏數”通常指夏曆;若在文學或口語中比喻時間短暫,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炳輝晨發春茗大便戥頭讀法對理對數發禮肥喏風承糞箕婦姑勃谿赅綜告奉公出觀燈國鄽寒蟲杭絹會合會聖賈客建倉檢署絞殺稽诟稽質軍谘據悉烤面包愧恻雷門連婚盟載明暧南正蛲蟲刨食遣愁索笑輕耎窮迫起售區廛缺微人不可貌相陝輸守犬水丘四表寺主聳入雲霄談道跳擲替壞脫身忤時轄下鞋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