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夏曆。《左傳·昭公十七年》:“火出,于 夏 為三月,于 商 為四月,于 周 為五月。 夏 數得天。” 杜預 注:“得天正。” 孔穎達 疏:“鬥柄所指,一歲十二月分為四時, 夏 以建寅為正,則鬥柄指東為春,指南為夏,是為得天四時之正也,若 殷 周 之正則不得正。”《逸周書·周月》:“萬物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地之正,四時之極,不易之道, 夏 數得天,百王所同。”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周禮>時月》:“而時從 夏 正,月從 周 正,或未剖析,是以表而出之如左,以為治《周禮》者一助,且以明 夏 數得天, 周 人并不廢之。”
“夏數”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具體分析:
指夏曆(傳統曆法)
源自《左傳·昭公十七年》及《逸周書·周月》,其中“夏數得天”指夏代曆法符合自然規律。夏曆以正月建寅(寅月為歲首),與四季節氣相合,被認為更符合天象運行。例如:
現代引申為時間短暫(成語)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解釋為“夏天日子過得快”,比喻光陰易逝,提醒人們珍惜時間。但此用法缺乏古籍支撐,可能是現代引申或誤傳。
建議注意:在學術或曆史語境中,“夏數”通常指夏曆;若在文學或口語中比喻時間短暫,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夏數》是一個漢字詞語,字面意思是夏天的數字。它可以表示夏季的計數、統計等數字數據。
《夏數》的拆分部首是日和竹,部首日表示夏天的太陽,竹表示纖細的植物。它的總筆畫數是8畫。
《夏數》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漢字的演變經曆了繁體字和簡化字的過程,繁體字中的《夏數》保留了更多的筆畫,并且有時會在部首竹上加上一點表示節氣夏至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夏數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它的寫法可以是橫行或豎行,但基本保留了“夏”和“數”兩個字的形态特點。
1. 在夏天,人們更關注氣溫和濕度這些夏數數據。
2. 夏數的增長速度明顯超過其他季節。
夏天、夏季、夏至、夏日、計數、統計、數字、數據。
夏天的數字的近義詞有夏至的數字、夏季的統計數據。
冬數、春數字、秋計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