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遇屯卦,屯卦為難,故指遭難。《後漢書·皇後紀序》:“ 齊桓 有如夫人者六人, 晉獻 升 戎 女為元妃,終於五子作亂,冢嗣遘屯。” 李賢 注:“遘,遇也。屯,難也。 晉獻公 受 驪姬 之譖,殺太子 申生 ,故曰遇屯。” 唐 權德輿 《卦名》詩:“天地今交泰,雲雷背遘屯。” 明 宋濂 《凝道記上·采苓符》:“虎豹成羣,生民遘屯,如水之溺,如火之焚。”
遘屯(gòu zhū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古典色彩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遭遇艱難困頓的境遇。該詞由"遘"和"屯"兩個漢字構成:
詞素解析
"遘"本義為相遇、遭遇,《說文解字》釋作"遇也",常見于古文獻中表達不期而遇的境況,如曹植《洛神賦》"爾乃衆靈雜遝,命俦嘯侶"。"屯"在《周易》卦象中特指初生階段的艱難,《彖傳》解為"剛柔始交而難生",後引申為阻滞、困厄之意。
語義演變
二字合用時,"遘屯"最早見于魏晉文獻,指突遭厄運的被動處境。唐代柳宗元《懲咎賦》"旁羅列以交織兮,求大中之所宜"的注疏中,曾用"遘屯"形容仕途受阻的境況。明清時期詞義擴展為泛指人生際遇中的重大挫折。
現代應用
在當代漢語中,"遘屯"仍保留書面語特征,多用于曆史文獻研究或文學創作領域。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将其列為古典語彙,建議在涉及曆史事件分析時使用。
該詞的深層意涵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對命運無常的哲學思考,常與"否極泰來"的辯證思想形成語義關聯。在古籍校注領域,學者多援引《文心雕龍·時序》"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的注解作為典型用例。
“遘屯”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易》《後漢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漢語大詞典》。
黯淡桉牍遍行邊制鄙笑比校刬草除根承贽趁涼瞅空兒傳狀醋壇子噸公裡多邊形杜武庫獨行獨斷防拒防絕犯拙飛音符竹光源壞裳為袴甲觀簡阙楗柱驚豗精準擊破救搭靠近可殺闊别聯第涼爽連篇累帙廉守暝鐘弭息磨勒囊辎能級念青唐古拉山泥龜逆令旁參旁囊籤解清公剩義食莽太常縧褐廷辱通巴脫煞威儀香閤曉妝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