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含德的意思、含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含德的解釋

(1).謂隱匿意旨,秘不宣旨。《書·盤庚上》:“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曾運乾 正讀:“惟汝含德者,汝自匿厥指也。”

(2).懷藏道德。《老子》:“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淮南子·本經訓》:“今至人生亂世之中,含德懷道,拘無窮之智,鉗口寝説,遂不言而死者衆矣,然天下莫知貴其不言也。” 南朝 梁 蕭統 《<陶淵明集>序》:“含德之至,莫踰於道;親己之切,無重於身。”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含德"是漢語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懷藏德性",指内在修養與道德品質的自然蘊藏。該詞源自《老子·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比于赤子",用嬰兒的純真狀态比喻道德修養的最高境界。

從構詞法分析,"含"取"包含、容納"之意,"德"指品德操守,二字組合構成動賓結構,強調道德的内化過程。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常見于評價人物品格的語境。

在古代文獻中存在雙重語義指向:

  1. 正向意義:《淮南子·本經訓》載"含德懷道",形容聖人的道德修為
  2. 中性表述:《論衡·率性》用"含德而徒"指代具有潛質但未顯達者

現代漢語中衍生出"含德量"這一經濟學隱喻概念,借指企業或個人的信用價值評估體系,此用法已收錄于《新世紀現代漢語詞典》。需要區分其與近義詞"懷德"的差異:前者側重内在持守,後者強調外在施行,這種語義差别在《古代漢語虛詞詞典》中有詳細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含德”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綜合古籍及文獻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隱匿意旨,秘不宣旨
    源自《尚書·盤庚上》:“非予自荒茲德,惟汝含德,不惕予一人。”
    此義指隱藏真實意圖或主張,不對外公開。曾運乾在注解中強調“汝自匿厥指也”,即主動收斂個人主張。

  2. 懷藏道德,修養品德
    出自《老子》:“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形容内在道德深厚,如同嬰兒般純粹。後引申為君子在亂世中堅守德行,如《淮南子》所述“含德懷道,鉗口寝說”,強調以靜默守護道德。


二、延伸與比喻


詞源補充

“德”本義為“登高”,後演變為道德概念(《說文解字》),而“含”有包容、内藏之意,二者結合凸顯道德的内化特質。

如需進一步探讨具體古籍用例或哲學背景,可參考《老子》《尚書》原文及注疏。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不一遇飽飛豹環爆栗子餅餤漕賦扯謊傳素出谷遷喬褚五賜號皴瘃大會大命将泛第次斷刑法律關系主體腑水婦妖輔祚幹脆利落擱不住桂坊規繩鬼廷海鏡诃策華年寰土回蕩較藝淚妝曆塊隴鳥帽光光孟冬門皂門主面向妙英蜜草鬧穣穣逆兵藕色盤石篇章乞哀傾盡起聖三母事幹水層樹經損上益下啼叫溫生絶裾崄阸顯化消腫心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