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蘭奢 ”。梵語或伊朗語譯音。為褒贊之辭。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王丞相 拜 揚州 ,賓客數百人竝加霑接,人人有説色。唯有 臨海 一客姓 任 及數胡人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 任 邊雲:‘君出, 臨海 便無復人。’ 任 大喜説。因過胡人前彈指雲:‘蘭闍,蘭闍。’羣胡同笑,四坐竝懽。”《朱子語類》卷一三六:“ 王導 為相,隻周旋人過一生,謂胡僧曰:‘蘭奢,蘭奢。’乃胡語之藵譽者也。”一說,即蘭若。見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雜識》。後人亦間有用之者。 蘇曼殊 《斷鴻零雁記》第二四章:“蓋今之沙門,雖身在蘭闍,而情趣纓茀者,固如是耳。”參見“ 蘭若 ”。
“蘭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世說新語》《漢語大詞典》等文獻原文(部分内容源自、3、5)。
蘭阇是一個漢字詞語,它有着多種含義。蘭阇可以指代佛教中的阿羅漢,也可以指代中醫藥中的一種草藥。
蘭阇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蘭(⺝)和阝(阜)。它的總筆畫數為15,其中蘭部為5個筆畫,阝部為10個筆畫。
蘭阇這個詞的來源較為複雜,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蘭阇來自梵文“Arhat”,即佛教中的阿羅漢,後來被漢字化為蘭阇。另一種說法是蘭阇原本是指山坡上的灌木叢,後來才用來指代阿羅漢。
在繁體字中,蘭阇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常常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關于蘭阇在古時候的寫法,目前尚無确切的資料和記載。
1. 他修行多年,終于成為了一位蘭阇。 2. 這些蘭阇草對身體非常有益。
組詞:蘭阇草、蘭阇殿、蘭阇山、蘭阇廟。 近義詞:阿羅漢、羅漢。 反義詞:凡夫、世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