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唐菖蒲的意思、唐菖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唐菖蒲的解釋

即菖蘭。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球莖為圓形,葉子劍形,全年開花,穗狀花序,有紅、黃、棕、藍、紫、白等色。我國各地廣泛栽植。球莖繁殖。供觀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唐菖蒲(學名:Gladiolus gandavensis),又名劍蘭、菖蘭、十三太保,是鸢尾科唐菖蒲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解析其詳細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植物學特征

    唐菖蒲具球狀地下莖(球莖),葉片劍形,質地堅硬,呈兩列狀排列;花莖直立,頂生穗狀花序,花朵漏鬥形,色彩豐富(紅、粉、黃、紫等),花瓣常具斑紋或漸變效果。因其葉似長劍,得名“劍蘭”。

  2. 名稱由來

    • “唐”:指代“外來”,因原産于非洲、地中海地區,經絲綢之路傳入中國,古人慣稱舶來品為“唐物”。
    • “菖蒲”:因葉形與中國本土菖蒲(Acorus calamus)相似,故借名歸類,但二者科屬不同(菖蒲屬天南星科)。

二、文化象征與用途

  1. 民俗寓意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唐菖蒲因花序節節升高,象征“步步高升”“福祿安康”,常用于節慶贈禮。其花語包含“堅貞”“康甯”,亦為七夕節祭祀用花之一。

  2. 實用價值

    • 觀賞:世界四大切花之一(與月季、康乃馨、菊花并列),花期長,花型挺拔,廣泛用于花藝設計。
    • 藥用:球莖可入藥,《中藥大辭典》記載其具清熱解毒、散瘀消腫之效,外用治腮腺炎、跌打損傷。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中國植物志》

    明确分類為鸢尾科唐菖蒲屬,描述其“球莖扁圓形,葉基生、劍形,花莖高50-80厘米,花序長達30厘米”。

    (來源: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志》第16卷. 科學出版社, 1985.)

  2. 《中藥大辭典》

    收錄其藥用功能:“性涼,味苦,歸肝經;解毒消腫,主治瘡癰腫毒、咽喉腫痛”。

    (來源:南京中醫藥大學. 《中藥大辭典》第二版.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3. 《中國花經》

    記載其栽培曆史:“19世紀末由荷蘭引入上海栽培,現為重要商品切花,品種逾萬”。

    (來源:陳俊愉, 程緒珂. 《中國花經》. 上海文化出版社, 1990.)


四、延伸知識


以上内容綜合植物學典籍、藥學文獻及園藝史料,确保釋義的準确性與文化深度。

網絡擴展解釋

唐菖蒲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屬于鸢尾科唐菖蒲屬,以下是其詳細釋義及相關信息:

一、植物學特征

  1. 形态

    • 株高80-170厘米,地下球莖扁圓或卵圓形,外被褐色膜質皮。
    • 葉片劍形,6-9片叢生,形似短劍,故得名“劍蘭”。
    • 穗狀花序,花莖直立,每穗着花8-24朵,花色豐富,包括紅、黃、紫、白、藍等單色或複色,部分帶斑點或條紋。
  2. 生長習性

    • 喜涼爽氣候,耐寒性弱,忌高溫酷熱,適宜生長溫度為白天20-25℃、夜晚10-15℃。
    • 需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屬長日照植物,每日16小時光照最佳。

二、名稱與文化寓意

三、用途與分布

四、别名與品種

總結來看,唐菖蒲集觀賞、文化、藥用價值于一體,其名稱與形态特征緊密關聯,是東西方均受推崇的重要花卉。

别人正在浏覽...

邊局辨括冰蛋愊憶草藳長處懲革弛高骛遠帶花蕩磨單間兒倒持戈矛定向督标獨角戲方頭藩鎮割據煩奏發痧否決權輔埶谷鲋鬼節和買洪統黃杜賄謝夾纩颉籀驚慌無措驚喧軍嘩開缺樂調恡愛令邦辚菌柳暗流觀吏政龍荒蠻甸卵生秣刍木栅拍肩跑馬普天同慶譴客沙岸身光肆任私設公堂司钲素榮唐帽天門冬土偶文彙閣舞夏仙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