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邊職的意思、邊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邊職的解釋

邊境地區的官職。《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季直 不能阿意, 明帝 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 北海 太守。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邊職指古代在邊疆地區擔任的官職或職務,特指鎮守、管理邊境的軍政職位。該詞屬于曆史行政術語,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但在研究古代職官制度時仍具重要價值。

一、詞義解析

  1. 核心含義

    “邊”指邊疆、邊境,“職”指職務、官職,合稱即“邊疆職務”。如《漢語大詞典》釋義:“邊疆職務。指在邊境地區任職。”

    唐代杜甫《送長孫九侍禦赴武威判官》詩:“天子憂涼州,嚴程到須早。去秋群胡反,不得無電掃。此行收遺甿,風俗方再造。邊職如公少,況兼文墨好。”中的“邊職”即指鎮守涼州的軍政要職。

  2. 職權範疇

    多涉及邊防軍事、民族事務及邊貿管理。據《唐代職官制度研究》,唐代邊職涵蓋節度使、都督、都護等,需統籌戍邊、屯田、安撫蕃部等職責。

二、曆史制度背景

唐代在邊疆設都護府、節度使等機構,官員需長期駐守。如《新唐書·職官志》載:“都護掌統諸蕃,撫慰、征讨、叙功、罰過”,此類職位均屬典型“邊職”。其選拔常需兼具軍事才能與外交策略,因環境艱苦且責任重大,官員赴任常被視為“效命疆場”之舉。

三、語義演變

宋代後,“邊職”漸擴展至沿海防務職務。明代《殊域周咨錄》稱海防參将“總轄沿海邊職”,反映詞義隨國防重心變化而延伸。至清代,因疆域擴展及近代化改革,該詞逐漸被“邊防大臣”“邊務委員”等新職官名取代。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張國剛. 《唐代官制》. 三秦出版社, 2019.
  3. 嚴從簡. 《殊域周咨錄》. 中華書局點校本, 2009.

網絡擴展解釋

“邊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出處

  1.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止足傳·陶季直》,記載陶季直因觸怒明帝,被調任“輔國長史、北海太守”,并提到“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這表明邊職多為要職,但士人較少主動擔任,可能與邊疆環境艱苦或職責特殊有關。

  2. 職責範圍:
    邊職官員需承擔軍事防禦、邊疆治理、民族關系協調等任務,如漢代屯墾戍邊的官員。


補充說明


“邊職”是古代對邊疆地區官職的統稱,兼具軍事與行政職能,常見于漢代及後世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等史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闇門柏瀝班墨搬配鼈珠補丁斥逐麤絺存糧怠工打落大氣地溝兜婁風逆紛缊甘藍鼾眠黑暗獄鴻私皇孫車鹘鸰渾全貨師江畿角鸱郊禋誡饬接淅膌勝疾徐科鬥子裡旅臨涖灤州影落便宜漫說墓木已拱内殿凝情弄印排擊洽聞強記情急智生秦漢子戎禦弱脈上甲師楷石铫手緊四衛思韻殄世彣彰武羅五色書瑕痕鹹陽宮洗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