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境地區的官職。《梁書·止足傳·陶季直》:“ 季直 不能阿意, 明帝 頗忌之,乃出為輔國長史、 北海 太守。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
“邊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文獻記載: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止足傳·陶季直》,記載陶季直因觸怒明帝,被調任“輔國長史、北海太守”,并提到“邊職上佐,素士罕為之者”。這表明邊職多為要職,但士人較少主動擔任,可能與邊疆環境艱苦或職責特殊有關。
職責範圍:
邊職官員需承擔軍事防禦、邊疆治理、民族關系協調等任務,如漢代屯墾戍邊的官員。
“邊職”是古代對邊疆地區官職的統稱,兼具軍事與行政職能,常見于漢代及後世文獻。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梁書》等史籍原文。
邊職是指在某一職業的同時,兼任另外一種職位或擔任其他工作的情況。這種情況下,人們同時擁有兩個或更多個職能角色。
段落二:邊職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辶(走之辶)和罒(網之罒),同時它一共有十三個筆畫。
段落三:邊職一詞源自于中國社會的發展。在現代社會,人們常常需要擔任多個職位來滿足不同方面的需求,因此邊職這個概念逐漸被提出。
段落四:邊職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邊職。
段落五:邊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但仍然可以識别。然而,因為這個詞的提出較晚,古時候可能沒有相應的寫法。
段落六:他在白天擔任公司職員,晚上兼職教授,算得上是一個邊職者。
段落七:組詞:兼職、多職
近義詞:多重職責
反義詞:單一職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