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臘月釀制的酒。 唐 岑參 《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玉缾素蟻臘酒香,金鞍白馬紫遊韁。” 宋 王谠 《唐語林·補遺二》:“奔走權門,所不忍視,臘酒一壺,能共醉否?” 清 曹寅 《後陶索酒看城西花戲柬》詩:“ 毘陵 臘酒白如酥,取助官廚不用沽。”
“臘酒”指農曆臘月(十二月)釀制的酒,是古代中國民間常見的傳統酒類,多用于春節等節慶場合。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時間與原料
臘酒通常在臘月(農曆十二月)用糯米等糧食釀制,冬季低溫利于發酵,故此時釀的酒口感醇厚、不易變質。如陸遊詩中提到“臘酒渾”,說明其質地略顯渾濁,但風味獨特。
文化用途
主要用于年節待客或祭祀。例如宋詩中“臘酒一壺,能共醉否”,體現了其社交與禮儀功能。
唐詩中的臘酒
岑參《送張獻心充副使歸河西雜句》描述“玉缾素蟻臘酒香”,以“素蟻”比喻酒面浮沫,展現其香氣撲鼻的特點。
宋詩中的經典意象
陸遊《遊山西村》名句“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既體現農家待客的淳樸,也側面反映臘酒在民間普及。
臘酒傳統延續至今,尤其在南方地區,冬季自釀米酒仍是習俗。其適飲性高,夏季亦可冰鎮消暑,但核心仍與春節文化緊密關聯。
如需了解更多詩詞引用或釀造工藝,可參考漢典、唐代文學等來源。
臘酒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其中“臘”是指臘月,即農曆十二月,而“酒”則指的是釀造的酒。
根據漢字的構造,可以将“臘酒”進行拆分,部首分别是“艹”和“酉”,這些部首代表了與農作物和酒相關的意思。根據筆畫數,可以将“臘酒”的筆畫數分别拆分為12畫和10畫。
臘酒這個詞源于中國傳統的節日——臘八節。臘八節是農曆十二月初八日,這一天人們會喝一種酒來祝福并慶祝豐收的到來。因此,臘酒便成了代表臘八節的特色飲品。
在繁體字中,臘酒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中,臘酒的寫法有所不同。根據古時候的記載,臘酒的寫法為“臘酒”。
1. 臘酒是臘八節的特色飲品。
2. 每年臘八節,家裡都要備上一壺臘酒。
與臘酒相關的組詞有:“臘月”、“臘八節”、“臘腸”等。
與臘酒意思相近的詞語有:“美酒”、“陳釀”。
與臘酒意思相反的詞語有:“白開水”、“淡酒”。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