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芳草香花。 晉 潘嶽 《登虎牢山賦》:“仰蔭嘉木,俯藉芳卉。”《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梁三朝雅樂歌》:“或鼎或鼒宣九沸, 楚 桂胡鹽芼芳卉。”
關于詞語“芳卉”的詳細解釋如下:
芳卉(拼音:fāng huì)指芳草香花,多用于形容花草的芬芳與美麗。這一詞彙常見于古典文學作品,例如晉代潘嶽《登虎牢山賦》中“俯藉芳卉”,以及《樂府詩集》描述烹饪時“芼芳卉”的場景,均指代香氣馥郁的花草。
該詞屬于偏書面化的古漢語詞彙,現代口語中使用較少,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靈活運用。如需更多古籍例句或相關近義詞(如“芳芷”“蕙蘭”),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權威辭書。
芳卉一詞用來形容美麗香氣四溢的花卉,是對花朵香氣的一種美稱。
段落二:部首和筆畫芳卉的部首是艸(草),表示與植物相關。它由8個筆畫組成。
段落三:來源與繁體芳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是由花字和方字組合而成。它的繁體形式為芳蕙,其中蕙意味着香氣濃郁。
段落四: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芳卉的寫法略有不同。芳字在古代寫作方,而卉字的寫法也有所變化。
段落五:例句1. 春天來了,芳卉競相開放,芬芳撲鼻。
2. 這束芳卉散發着迷人的香氣,讓整個房間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段落六: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芳香、芳草、芳燭
近義詞:花朵、鮮花、花卉
反義詞:污臭、腐敗、惡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