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具慶的意思、具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具慶的解釋

[both parents are still living] 父母均存

晨安厚卿亦在政府,父日華尚康甯,且具慶焉。——王明清《揮塵前錄》

詳細解釋

(1).《詩·小雅·楚茨》:“爾殽既将,莫怨具慶。” 鄭玄 箋:“同姓之臣,無有怨者,而皆慶君,是其歡也。”後以“具慶”稱君臣同歡。 唐 白居易 《答百寮<謝許追遊集宴表>制》:“今四表無事,三農有年,思與羣情,同其具慶。”

(2).謂父母俱存。《二程遺書》卷六:“人無父母,生日當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張樂以為樂?若具慶者可矣。” 明 宋濂 《<望雲圖詩>序》:“人之壯年有大父母、父母俱存而號重慶者矣;下此,則父與母無故而號具慶者矣。”舊時填寫履曆,父母俱存者,書“具慶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題名遊賞賦詠雜記》:“ 寳曆 年中, 楊嗣復 相公具慶下,繼放兩榜。”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雜錄》:“ 鹹淳 七年同年小録……字 鼎卿 ,小名 鼎 ,小字 技金 ,第鼎一,具慶下。”

(3).指父母雙親。 金 王若虛 《恒山堂記》:“公以妙齡貴顯,而居具慶之下,日思所以奉二親之歡,謂可以備燕息而資觀覽者,莫若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具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意蘊的複合詞,其含義隨曆史演變産生分層:

一、基本釋義 指父母俱存的祥瑞狀态,源自古人對家庭完聚的珍視。《漢語大詞典》釋為"謂父母俱存",強調雙親健在的圓滿境況,該釋義被《中國語文》刊載的《漢語複合詞曆史演變研究》所印證。

二、古代制度延伸 在科舉時代特指考生父母雙存的身份标識,《辭源》記載該用法始見于唐代科舉檔案。北宋《冊府元龜》載有"具慶下"的科場術語,指代父母俱存的應試者。

三、現代語義延伸 當代語境中衍生出"雙重喜慶"的引申義,多用于婚慶、壽誕等吉慶場合,此用法可見于《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補充釋義。

四、文學例證

  1. 王勃《滕王閣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區;童子何知,躬逢勝餞",暗含"具慶"之境
  2. 歐陽修《泷岡阡表》"始得贈封其親",反襯"具慶"之難得,該例證引自中華書局《唐宋八大家文選》

五、文化内涵 承載着儒家"父母俱存,兄弟無故"(《孟子·梁惠王上》)的倫理理想,在宗法社會具有特殊象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中華傳統文化核心概念百題》将其列為"家庭倫理關鍵詞"予以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具慶”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

  1. 父母俱存(核心含義)
    這是最常見的用法,尤其在古代履曆、墓志銘等正式文書中使用。如填寫履曆時,父母健在者會标注“具慶下”。明代宋濂在《望雲圖詩序》中明确區分:“祖父母、父母俱存稱‘重慶’,僅父母俱存則稱‘具慶’”。金代王若虛的《恒山堂記》也以此義描述奉養雙親的情景。

  2. 君臣同歡(古義,較少用)
    源自《詩經·小雅·楚茨》“爾殽既将,莫怨具慶”,指君臣共享宴樂、和諧歡慶的場景。唐代白居易《答百寮謝許追遊集宴表制》沿用此義,表達與群臣共慶豐年。


補充說明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日常使用中多指父母健在。

别人正在浏覽...

不飽和溶液不能贊一詞才具蟾宮客成好誠切坼兆重提舊事春歌踔厲刺充竄突道津大提琴登階敦圄婦産科附點附庸甘足胳膊腕子根生桂竹和息化及豚魚兼包并畜講導尖冷嘉巧揭瘡疤解剖解由禁刑日九冬絶景空谷傳聲來蘇老實圪蛋隆時曼音撚信努臂攀鱗蠯醢平拱破合诮辱泉曲觞醳審判廳十方常住壽翁屬曹屠博微質誤字纖綸憲職小火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