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賴賬 ”。
"賴帳"是現代漢語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指故意拖欠或否認應償還的債務或承諾的責任。根據權威漢語工具書的釋義及社會文化背景,可具體解析如下:
抵賴債務
指債務人拒絕承認或逃避償還借款、貨款等經濟債務的行為。例如《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定義為:"欠賬不還,反而抵賴"(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782頁)。
違背承諾
引申為不履行口頭或書面約定的責任,如《漢語大詞典》解釋:"泛指對諾言或責任的推脫"(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10卷,第101頁)。
民事違法行為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賴賬行為可能構成違約(如第577條),債權人可通過訴訟追償(來源:全國人大官網《民法典》全文)。
道德譴責依據
儒家文化強調"信"為立身之本,"賴賬"被傳統倫理視為失信行為。《論語·為政》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訓誡(中華書局《論語譯注》,2018年)。
"拖欠"指延遲履行但未否認債務;"賴賬"則包含主觀惡意否認責任。
抵賴、耍賴、背信(《同義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年)。
歇後語"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中國歇後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生動反映了賴賬行為在民間文化中的負面形象。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知識庫限制未提供網頁鍊接,但所列文獻均為學界公認權威出版物,可于圖書館或官方出版社平台核查原文。)
“賴帳”(也寫作“賴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形容不履行債務或推卸責任的行為。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欠債不還,或通過抵賴、拖延等方式逃避應盡的義務。常見于經濟糾紛或信用缺失的場景。
經濟層面
責任層面
類型 | 詞彙示例 |
---|---|
近義詞 | 抵賴、拖欠、推脫 |
反義詞 | 認賬、守信、履約 |
如需更全面的例句或曆史用法,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查字典等)。
哀家梨愛惜白報百戎抱牒包茅邊亭哔啰布哨春物杵頭大慶高山滑雪輵螛弓把共産主義青年團工讀光趺歸反故阯悍壯耗亡紅蕤枕懷玉護符騞分鑒臨劍南交志謹舍卷雲冠空頭漢叩拜狂蠱療貪立方米蠻荊男德鷗水相依刨根兒剽奪蒲伏巧佞檠括窮究磉石詩婢說義殊性四楞鐧四馬四佐田蠶腆默桐膏通選圖諜诿謝五秉仙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