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故址 ”。
“故阯”是“故址”的異體寫法,指代舊址或遺址。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故阯”由“故”(舊有的、過去的)和“阯”(同“址”,指地基或地點)組成,合指某事物原有的位置或建築遺迹,如古代宮殿、寺廟等廢棄後的所在地。
古籍例證
用法說明
該詞多用于文獻或曆史描述,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故址”或“舊址”,“故阯”因字形生僻已較少使用。
“故阯”與“故址”含義相同,屬于異體字關系,均指向曆史遺留的場所或建築痕迹。
《故阯》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它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故》和《阯》。
《故阯》的拆分部首是:故、阜。《故》的部首是:古,它有10個筆畫;《阯》的部首是:阜,它有8個筆畫。
《故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出自《詩經》中的《衛風·故阯》篇。《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最早的詩歌總集,它記錄了古代人們的生活和思想。
《故阯》的繁體字為「故隹」,這裡的「隹」是一個部首,表示鳥類的意思。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有些不同。有關《故阯》的古代寫法是「故隹」。
以下是《故阯》的一句例句:
「故阯之墟,言觀維時。」(出自《衛風·故阯》)
《故阯》的組詞可以有:故土、故園、古迹;近義詞可以有:故裡、故土、古城;反義詞可以有:新辟、新土、新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