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器制的意思、器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器制的解釋

《管子》中指寓賦役于農田的制度。《管子·乘馬》:“方六裡,為一乘之地也。一乘者,四馬也。一馬,其甲七,其蔽五。一乘,其甲二十有八,其蔽二十,白徒三十人奉車兩。器制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器制”是《管子》中提出的一個古代制度概念,主要與軍事賦役和農田管理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文獻來源的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器制指《管子·乘馬》中記載的「寓賦役于農田」的制度。其核心是将軍事裝備、兵力征調與農田分配相結合,通過土地面積核算賦役負擔。

  2. 制度背景
    根據《管子》原文記載,以「方六裡」土地作為核算單位(一乘之地),每乘配備四匹戰馬。具體配置包括:

    • 甲士(披甲士兵):每乘28人
    • 蔽(盾牌等防護裝備):20件
    • 白徒(未受訓練的民夫):30人負責運輸車輛。
  3. 原文解析
    這種制度通過公式化計算實現賦役分攤。例如: $$每乘所需總人力=甲士數+白徒數=28+30=58人$$
    将58人的軍事需求對應到「方六裡」的土地範圍内,形成标準化賦役體系。

  4. 曆史意義
    器制體現了春秋時期「兵農合一」的治國思想,通過量化标準減輕民衆負擔,同時保障軍事需求,與《管子》主張的「務本饬末則富」經濟理念相契合。

如需進一步研究,可查閱《管子·乘馬》原文及漢代注疏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器制

《器制》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器(qì)和制(zhì)。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器制》的部首是口(㇀)和刂(刀),在筆畫上,器有8畫,制有8畫。

來源

《器制》是由古代漢字演變而來的,其意指用工具制造物品,形成規則或标準。

繁體

《器制》的繁體字為「器製」。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器制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略有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查閱相關資料,此處無法提供準确信息。

例句

1. 學習是培養智力的重要器制。

2. 這個公司的生産線經過精心的器制,質量可靠。

組詞

器械、器皿、制度、制約、制定、制造等。

近義詞

制作、制定、工藝、手法、辦法。

反義詞

破壞、損毀、破解、廢除、取消。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