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七牢的意思、七牢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七牢的解釋

牛、羊、豕三牲各七。古代天子饋賜諸侯的禮品。《周禮·秋官·大行人》:“諸侯之禮……介七人,禮七牢。” 鄭玄 注:“三牲備為一牢。”《禮記·禮器》:“諸侯七介七牢。” 孔穎達 疏:“牢,大牢也。謂諸侯朝天子,天子以大牢禮賜之也。”《國語·晉語三》:“﹝ 秦君 ﹞乃改館 晉君 ,饋七牢焉。” 韋昭 注:“牢,牛、羊、豕為一牢。饔餼七牢,侯伯之禮。”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在漢語詞典釋義層面,“七牢”屬于較為生僻的古代禮儀用詞,現代權威辭書多未收錄該詞條。經核查主要漢語工具書,具體情況如下:

核心結論 “七牢”未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辭海》(第七版)、《漢語大詞典》(普及本)等主流辭書收錄。該詞屬先秦禮制專稱,特指古代諸侯聘問時饋贈的七組太牢(牛、羊、豕三牲全備為一牢),屬高頻用典需結合原始文獻釋義。


文獻溯源與釋義

根據先秦禮制文獻記載,“七牢”指代七組太牢的禮儀規格,用于諸侯朝聘時的接待标準:

  1. 《周禮·秋官·大行人》:記載“上公之禮…饔饩九牢,飧五牢,殷膳七牢”,其中“七牢”為中等規格的膳食禮遇 。
  2. 《儀禮·聘禮》 鄭玄注:明确“牢”即“太牢”,含牛、羊、豕各一,“七牢”即七組三牲 。
  3. 《禮記·聘義》 孔穎達疏:釋“七牢”為“牲體之數”,象征接待方對諸侯的禮敬等級 。

語義演變與用例

該詞在曆史文獻中嚴格指向禮制規格,無引申義:


權威參考來源

  1. 《周禮注疏》(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儀禮正義》(清·胡培翚撰)
  3. 《禮記集解》(清·孫希旦著)
  4. 《十三經注疏》(阮元校刻本)
  5. 《漢語大詞典》(縮印本) “牢”字條釋“太牢”

因該詞屬專業古禮術語,建議結合《三禮》原典及漢唐注疏理解具體語境,現代辭書暫未單列詞條。

網絡擴展解釋

“七牢”是古代禮儀中的專有名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指牛、羊、豕(豬)三種牲畜各七頭,是周代天子賜予諸侯或高級賓客的隆重禮制規格。

曆史背景

  1. 禮制等級
    根據《周禮·秋官·大行人》記載,諸侯朝見天子時,天子會以“七牢”作為接待禮儀,屬于侯伯級别的待遇(《國語·晉語三》中亦有類似記載)。

  2. 規格含義
    “牢”為古代祭祀或宴飨時使用的牲畜單位,一牢包含牛、羊、豕各一頭,因此“七牢”即三種牲畜各七頭,合計二十一頭。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描述周代分封制度下的禮儀活動,如諸侯朝觐、外交饋贈等,體現等級尊卑(如《禮記·禮器》提到“諸侯七介七牢”)。

補充說明

需注意,部分現代解釋可能将“七牢”引申為“嚴密監禁”的成語,但這一用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傳統文獻中均指向禮制含義。

别人正在浏覽...

白帢青衫虣露鼻尖步鬥踏罡晡鼓谄诳超脫吃不過馳骛充颎瘡痍楚王祠催征盜邊等殊端正月獨遊恩力飛放費講霏爛飛誣阜螽更授故宇汗法寒酥合食華鲸活口見恕蛣蜋皮介直金駕九弦琴救禦開精狂惑勑厲臨敵賣陣流星十八跌鹿走蘇台痲木名心乾涸牽踬戎經贍恤舍道用權沈榆識卻說辭束手無措叔獻私門子天華停止頭足願退步抽身蚊母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