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籃球運動中,投籃未中,球體碰到籃闆或籃圈後彈出,稱為籃闆球。《體育報》1983.11.25:“正是由于這樣,以緻失誤屢屢發生,籃闆球也常被對方小個子隊員搶走。”
籃闆球是籃球比賽中的重要技術術語,指投籃未中後從籃闆或籃筐反彈出的球,雙方球員通過搶占位置、起跳争奪球權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籃闆球是衡量球員内線能力的關鍵指标,直接影響球隊控球率和勝負。據統計,搶到更多進攻籃闆的球隊往往擁有更高的二次得分機會。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可參考權威籃球教學資料或專業賽事分析。
籃闆球是一種體育運動,是指在籃球比賽中,球員在投籃或者錯過籃筐後,另一個球員搶下籃闆球,以控制球權并為自己的隊伍争取得分機會。
籃闆球的拆分部首是竹土,根據部首的順序,可以找到《籃闆球》這個詞。
籃闆球的筆畫數量是16畫。
《籃闆球》這個詞源于英文詞彙"rebound",在20世紀初引入中國。最初由華裔籃球運動員在國外學習籃球時,引入中國的體育運動中。後來,隨着籃球在中國的普及,"籃闆球"這個詞逐漸被廣泛使用。
《籃闆球》這個詞的繁體寫法為「籃闆球」。
古時候,漢字"籃闆球"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具體寫法因年代不同而有所變化,不過大體上還是以現代寫法為基礎的。例如,可以參考"籃闆球"、"欄闆球"等寫法。
他在比賽中搶下了10個籃闆球。
籃闆球是球隊獲得進攻機會的關鍵。
籃闆球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籃闆高手、籃闆戰術等。
籃闆球的近義詞有争搶籃闆球、搶斷、防守籃闆等。
籃闆球的反義詞有助攻、進攻籃闆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