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牧宰的意思、牧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牧宰的解釋

泛指州縣長官。州官稱牧,縣官稱宰。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汝水》:“林中有栗堂射埻,甚閒敞,牧宰及英彥多所遊薄。”《舊唐書·良吏傳·韋仁壽》:“ 仁壽 将兵五百人至 西洱河 ,承制置八州十七縣,授其豪帥為牧宰,法令清肅,人懷歡悅。” 宋 蘇舜欽 《論五事》:“設有強明牧宰,督察太嚴,則締連諸曹,同日亡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牧宰”是古代漢語中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代地方行政長官,尤指州縣一級的官員。以下從詞義分解、曆史演變及文獻例證三方面進行解析:

一、詞義分解

  1. “牧”:原指放養牲畜,《說文解字》釋為“養牛人也”,引申為“治理民衆”。古代以“牧民”比喻官員管理百姓,如《管子·牧民》中“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廪”。
  2. “宰”:本義為“家宰”(家族總管),後擴展為“主宰、治理”,《周禮》中“宰夫之職,掌治朝之法”即體現其管理職能。

二、曆史用法 “牧宰”二字連用始于漢代,至隋唐成為州縣官員的統稱。《新唐書·百官志》載:“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掌清肅邦畿……是謂牧宰之任”,表明其職責涵蓋賦稅、司法、民生等地方政務。

三、文獻例證

  1. 《後漢書·循吏傳序》稱“牧宰之吏,鹹懷仁愛”,強調官員需具德行。
  2. 唐代白居易《贈友》詩雲:“誰能革此弊,待君秉利權。複彼租庸法,令如貞觀年”,側面反映牧宰在賦稅制度中的關鍵角色。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牧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但主要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指州、縣兩級地方行政長官的統稱,其中:

二、曆史背景與用法

  1. 起源與職能
    該詞最早見于北魏文獻,如《水經注》記載“牧宰及英彥多所遊薄”,指地方官員與賢士交遊。唐代史書《舊唐書》也提到朝廷任命地方豪強為牧宰以鞏固邊疆。

  2.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補充其可能帶有權力支配的隱喻,形容對他人的操控或管理,但此用法多見于批評性語境。需注意,這一解釋更偏向現代引申義,古代文獻中多指具體官職。

三、使用建議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水經注》《舊唐書》等原始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傧厭殘冬長頸鳥喙穿竄綽的挫兵剉碓琱輿非度公儲公言構變谷丙轉氨酶測定扢溜海路翰墨人酣饫赫斯之威黃馘豢圉甲長緘嘿沮逆鞠壤髡發枯魚過河泣朗明另眼看戲六丁龍帷樓店漫羨馬矟蒙密冥津迷失摩天樓目怔口呆痞鬲蠯醢遷海千金菜輕楛清門欺玩榷酒錢熱軋沙濾池守墨說不上去思次四腮鲈天童寺頽瘁位序溫課烏白菜縣志襲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