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托名的意思、托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托名的解釋

[pseudonym; do sth. in sb. else's name] 假托他人的姓名,借以擡高自己

詳細解釋

(1).假借名義。《二刻拍案驚奇》卷六:“ 翠翠 心裡想道:‘我那得有甚麼哥哥來?多管是丈夫尋到此間,不好説破,故此托名。’” 清 鄭燮 《署中示舍弟墨》詩:“學寫不成,去而學畫。日賣百錢,以代耕稼。實救困貧,托名風雅。” 葉德鈞 《<再生緣>續作者許宗彥夫婦年譜》:“托名有 元 代女子 孟麗君 男裝應試,更名 郦君玉 。”

(2).寄托名字,留名。 明 張居正 《辛未進士題名記》:“夫諸士之托名於貞石也,将以蘄不朽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托名”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淵源和多重含義的詞彙,其核心意義為假借他人的名義或身份,具體可從以下角度理解:


一、基本定義

“托名”指假托他人的姓名或名義,通常用于提升自身地位、掩蓋真實意圖或借他人影響力達成目的。例如:


二、常見用法

  1. 文學與學術領域
    古代文獻中常見托名經典人物的現象。例如《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篇,實為戰國末期儒家學者假托孔子之名所作。

  2. 社會行為
    指冒用他人名義行事。如明代張居正《辛未進士題名記》提到“托名于貞石”,即借刻名石碑以求不朽;《二刻拍案驚奇》中角色“托名頂替”,冒認身份。


三、延伸含義


四、注意事項


五、現代應用

當代多用于學術考據、法律糾紛(如著作權歸屬)等場景。例如,判定某古籍是否為托名僞作時,需結合文獻學、曆史學方法分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漢書》《後漢書》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托名

《托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扌”部首和“名”部組成。它的拆分部首是“扌”,筆畫數為三,讀音為“tuō”。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代代相傳的名字。

來源

《托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社會,人們通常會取一個代代相傳的名字,以示子孫的尊重和傳承。因此,這個詞被用來形容代代相傳的名字。

繁體

《托名》的繁體字為「託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古代文字表達的特點,「托名」可以寫作「托名」、「託名」等形式。

例句

1. 我的爺爺從我爺爺的爺爺那裡托名為“文樂”,至今已經傳了五代了。

2. 這個姓氏在我們家族裡托名已有千年的曆史。

組詞

1. 托兒(tuōér):指代托管在他人照料下的兒童。

2. 托付(tuōfù):委托、交托。

3. 托言(tuōyán):借口、推诿。

近義詞

1. 諱稱:指代違背真實的名字。

2. 代稱:用于代替本人或其他人的名字。

反義詞

真名:真實、本人的名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