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人心果的意思、人心果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人心果的解釋

常綠喬木。葉互生,橢圓形。夏季開黃白色的花。漿果呈心髒形,大如梨。原産熱帶 美洲 ,我國南方也有栽培。果實可供食用或制飲料,樹幹内流出的液汁,是制口香糖的主要原料。此種植物的果實也稱人心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人心果(學名:Manilkara zapota),是一種熱帶常綠喬木及其果實的名稱。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結合植物學特征進行詳細解釋:


一、名稱溯源與基本釋義

人心果

讀音:rén xīn guǒ

詞性:名詞

釋義:

指山榄科(Sapotaceae)人心果屬植物的果實。因果實外形酷似人類心髒而得名,果皮呈褐色,果肉柔軟甘甜,含乳白色膠質。

名稱由來:

"人心"取自果實形似心髒的直觀特征,"果"标示其植物果實屬性。該命名符合漢語"因形賦名"的傳統,如《本草綱目》中"以形命名"的記載原則。


二、植物學特征與産地

  1. 形态特征

    • 樹形:常綠喬木,樹高可達20米,樹幹含白色乳膠。
    • 果實:漿果卵形或球形,直徑5–10厘米,未熟時含單甯味澀,成熟後果肉轉為黃褐色,味甜軟糯。
    • 種子:黑色扁圓形,每果含3–10粒。
  2. 原産地與分布

    原産于中美洲及墨西哥,現廣泛種植于東南亞(如泰國、越南)、中國華南(廣東、福建、台灣等)及熱帶地區。


三、實用價值與文化意義

  1. 食用價值

    成熟果肉可鮮食,富含葡萄糖、維生素C及膳食纖維,亦用于制作果汁、果醬等加工品。

  2. 藥用傳統

    樹皮乳汁曾用作口香糖原料("奇可樹膠"),傳統醫學中認為其有潤肺止咳之效,但需專業指導使用。

  3. 文化象征

    在華南地區被視為吉祥果樹,庭院種植寓意"同心同德",契合漢語文化中"以物喻意"的象征傳統。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中國植物志》

    第60(1)卷記載人心果屬分類及形态,确認其山榄科屬性及引入中國曆史。

  2. 《熱帶果樹栽培學》(華南農業大學編)

    詳述其栽培技術及經濟價值,強調其適應熱帶亞熱帶氣候的特性。

  3. 《中華本草》

    收錄樹膠及果實的傳統藥用記錄,注明使用禁忌。


注:本文釋義綜合植物學典籍及漢語命名邏輯,内容符合學術規範與語言認知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人心果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但主要指向一種熱帶水果植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植物學含義

  1. 基本特征
    人心果(學名:Manilkara zapota)是山榄科鐵線子屬的常綠喬木,樹高可達15-20米,葉革質、互生,呈長圓形或卵狀橢圓形。果實為漿果,形似人類心髒,故得名“人心果”,成熟時果皮淺褐色,果肉黃褐色,單果重50-100克。

  2. 産地與分布
    原産于墨西哥及中美洲熱帶地區,20世紀初傳入中國,現主要分布于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台灣等地。

  3. 用途與經濟價值

    • 食用:果實味甜多汁,需催熟後食用(生果澀麻酸,類似未熟柿子)。
    • 工業:樹幹乳汁是制作口香糖的主要原料。
    • 藥用:樹皮含植物堿,可解熱;種仁含油率約20%。
  4. 生長習性
    喜高溫多雨環境,適宜溫度22-30℃,花果期4-9月,但全年可結果。


二、其他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人心果”作為成語,表示“内心思想與行為結果的關系”(如),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是對詞語的誤解。主流含義仍為植物名稱。


三、擴展信息

若需更全面信息,可參考植物學文獻或權威百科(如搜狗百科)。

别人正在浏覽...

澳清崩骞超渡車輗沉吟未決尺椽片瓦赤虎儀同蟲葉成字蝶化莊生跌失定武蘭亭凍雀遁劍訪稽封奏負星彀中河伯為患合摎後旌畫地爲牢渾塠自撲解送結胸箕踞戢臧寬泛昆府浪木爛舌頭兩龔廟祀墨子泣絲南越陪奁房蓬室搶行起解清運容放删詩舌端月旦事過情遷試邑式昭爽和説媳婦兒私诃國太虛湯頭條領同國痛快淋漓通向銅竹律土王外拓詳閑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