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碧螺春的意思、碧螺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碧螺春的解釋

[Biluochun] 産于江蘇吳縣洞庭山區的綠茶,葉片卷曲呈螺狀,茶湯碧綠,是一種高級名茶

詳細解釋

亦作“ 碧蘿春 ”。綠茶的一種。産于今 江蘇省 洞庭山 碧螺峰 。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 洞庭東山 碧螺峯 石壁,歲産野茶數株,土人稱曰‘吓殺6*人香’。 康熙 己卯,車駕幸 太湖 。撫臣 宋犖 購此茶以進。上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碧蘿春》作“碧蘿春”。《小說月報》1981年第1期:“他趕緊揿滅煙頭,沏了兩杯碧螺春新茶,放在茶幾上。”參閱 清 王應奎 《柳南續筆·碧螺春》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碧螺春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之一,屬綠茶類,原産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洞庭山(東山、西山)一帶。其名稱源于茶葉形态與品質特征:"碧"指茶湯青翠如碧玉,"螺"形容茶葉卷曲似螺殼,"春"則強調采摘于早春時節。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名稱最早見于清代王應奎《柳南續筆》,因"茶形卷曲如螺,色澤碧綠,采制于春時"而得名。

碧螺春的制作工藝包含采摘、揀剔、攤放、殺青、揉撚、搓團顯毫、烘幹七道工序,其中"手不離茶,茶不離鍋"的炒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茶葉外形條索緊結、卷曲成螺,白毫密布,沖泡後湯色嫩綠清澈,香氣鮮雅帶花果香,滋味鮮爽回甘。唐代陸羽《茶經》中已有對洞庭山茶的記載,至清康熙年間,該茶因品質卓越被列為貢茶,得禦賜"碧螺春"之名。

現代茶葉分類标準中,碧螺春具有"形美、色豔、香濃、味醇"四大特征。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标志産品保護規定》,洞庭碧螺春需符合特定産地範圍(東經120°01′—120°34′,北緯31°04′—31°13′)和工藝标準,其茶多酚、氨基酸等成分含量均有量化指标要求。該茶現已成為蘇州文化符號之一,相關茶俗被收錄于《吳地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網絡擴展解釋

碧螺春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屬于綠茶類,其名稱與産地、形态及曆史典故密切相關。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1. 字面含義
    因茶葉“色澤碧綠、卷曲如螺、采制于春季”而得名()。
    康熙皇帝南巡時品嘗此茶,認為原名“吓殺人香”不雅,遂賜名“碧螺春”()。

  2. 曆史典故
    清代《郎潛紀聞》記載,江蘇洞庭東山碧螺峰産野茶,當地人稱“吓殺人香”。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巡撫宋荦進獻此茶,康熙禦筆題名“碧螺春”()。


二、産地與特征

  1. 核心産區
    原産江蘇省蘇州市太湖洞庭東山、西山(今吳中區),僅此區域所産可稱“洞庭碧螺春”()。其他地區按相同工藝制作的綠茶亦可泛稱碧螺春。

  2. 茶葉特點

    • 外形:條索纖細緊結,卷曲成螺,銀綠隱翠,白毫顯露()。
    • 湯色與滋味:沖泡後茶湯碧綠清澈,香氣清雅鮮爽,滋味鮮醇回甘()。

三、文化地位與工藝

  1. 曆史地位
    唐代已為貢品,清代因康熙賜名而名揚天下()。

  2. 制作工藝
    采用傳統炒青技術,需經殺青、揉撚、幹燥等工序,尤重火候控制以保持茶葉鮮綠()。


四、其他釋義

在文學中偶借喻“春天的碧綠景色”(),但此用法非主流,更多見于詩詞修辭。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采制細節或品鑒方法,可參考權威茶葉典籍或原産地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摌馬襜褕牀欄錯金道藝第八丁令抵事帝學敦忠翻版番然黂燭剛體搿夥購捕估産國爵寒節鶴翔樁花棵華潤僭亂監牧警疾金雞納霜九孔針拉齒兩周利己損人流動資産龍頟侯鸾路路次霾風慕古年深日久佞臣潘安縣搶話前後腳譴咒起店琪花瑤草清光滑辣青龍符清明企求遒鍊染翰仁明三考山屋生菜稅服漱酒四泾檀褐體敵違和